从比德于水谈孔、孟、荀之“道”.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比德于水谈孔、孟、荀之“道”.pdf

天府新论2011年第2期 从比德于水谈孔、孟、苟之“道” 从比德于水谈孑L、孟、荀之“道 万国崔 [摘要]在孔、孟、苟之典籍中,有诸多关于水的论述。三圣以其独到的视角,以水之诸 多物性折射、拟喻先秦儒家之“道”,以水喻德,以约见博。以水之混混盈厚、源远流长喻 道论之本源意识,皆以“仁爱、孝义”为修身之本;以水之奔腾东往、百折不回喻儒家达 观、进取之力行哲学;以水之润泽万物、去污就洁之性喻儒家礼乐教化之社会道德。循着 “修已以安人”的逻辑进路而成的孔、孟、苟之“道”正是作为内在德性文化的中华道统思 想之核心价值。 [关键词】孔子;孟子;荀子;比德;道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02一120—05 “比德”是一种以物喻道的思维方式,即以自然之 萄比德于水,以水之渊源绵长、奔流不复、润泽万物之属 “象”比附、象征人、事之“意”。以物之品性来象征、比 性喻人、事之本源厚重、勇往进取、德政善化之“道”。学 喻人、事之某种道德或品质,是对自然现象作理性的提炼 界对此研究较少,吾姑且聊发浅论,权当抛砖引玉。 和升华。这是古代哲人受“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而后 一、混混盈厚、源远流长的本源意识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始作八卦¨¨的思维方式之 启发而成的。“近取诸身”,是以人喻道。“远取诸物”,则 孔子以“仁”释“札”。创建大而精的仁学体系,其 是把自然物作为一种客体,以其某种物性来借喻、比喻人 本体架构是以“仁”为“道”之本,“仁”以孝弟为本。 格之美、人事之理。“德”字从彳。有“以德为循”uJ。即 质、诚为“礼”之本。强调德孚于人,自修于内。孔、孟、 遵循、循行之义,后来引申为一种品质。 诗经中有 苟均借水之源远流长、绵延厚重的自然特性喻儒家道统之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之语,先秦儒家更有比德于玉之 本体意识,凸显出“孝弟”为“仁”之本,质、诚为 说。礼记中记载,子贡曾发问于孔子:“敢问君子贵玉 “礼”之本,“事亲孝”、“守身义”以及君为国之本,法、 而贱珉者。何也?”孔子正言比德于玉之说:“夫昔者君子 刑为治之本等浓厚的本源意识。强调本立而道生。体立则 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窑以栗。知也;廉而不 用行。孔子“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则知其流之有源;孟 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 子以为“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水之源泉盈厚方能 然,乐也;瑕不拚瑜。瑜不拚瑕.忠也;孚尹旁逵.信也; 成行,而无源则滞。所谓“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 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逵,德也; 后进。”其渐积者厚则通于彼。浩浩之水,源远流长;苟子 天下莫不贵者。道也。¨引同样,苟子在苟子·法行中 看到水之“其洗洗乎不掘尽.似道。¨纠反之。则“苟为无 对以玉比德也有过详细解说,后人依此总结“玉有六美”, 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以其六美比喻“德”、 “智”、 “义”、 “勇”、 “仁”、 以此喻君子所耻的“声闻过情”。16’无本之水,“盈”、。涸” “情”,¨’这成为中闽哲学、文学、艺术“著意不著象”之 无时,而暴得虚誉而将不继。同时,水之清浊自取之于本, 审美情趣之滥觞。除了。于玉比德”之外,在先秦原始儒 人事如何则在其自身。如“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家元典中还有很多以山、水比德之语.孔、孟、萄均有以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可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 水喻先秦儒家之“道”的思想,其。道”论是儒家道统理 流浊”。¨1即所谓水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 论之发端.亦是中华道统思想核心价值之所在。孔、孟、 也。”以此喻“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 [收稿日期】2010一l伊—20 【作者简介】万国崔,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博士

文档评论(0)

wdhtm3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