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四、嗜碱性粒细胞 参考范围 百分数 0%~1% 绝对值 0~0.1×109/L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CML、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肿瘤等 * 五、淋巴细胞 参考范围 百分数 20%~40% 绝对值 0.8~4×109/L 临床意义 增多: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传染病恢复期、排斥反应等。 减少: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放射线、免疫缺陷病等。 * 六、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 百分数 3%~8% 绝对值 0.12~0.8×109/L 临床意义 增多: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缺恢复期、淋巴瘤等。 * 血小板检查 * 一、血小板计数 参考范围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等 血小板增多:骨髓增值性疾病、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等 * 二、平均血小板体积 参考范围 7fl~11fl 临床意义 血小板体积减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 血小板体积增加: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功能良好者。 * 三、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参考范围 16.3%~19.3% 临床意义 增高: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脾切除后、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 * 红细胞沉降率的检查 * 红细胞沉降率的检查 测定方法 手工法:采血→装管→放血沉架→记时→记录结果 仪器法:与手工法操作步骤相同,只是将试管垂直立于具有自动计时装置的血沉架上,可于30,60,120分钟时分别自动记录其结果。 * 红细胞沉降率的检查 参考范围 成年男性 0~15mm/1h末 成年女性 0~20mm/1h末 * 红细胞沉降率的检查 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快:儿童、老人、月经期及妊娠3月以上的妇女等。 病理性增快: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高球蛋白血症等。 血沉减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继发性细红胞增多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 血栓与凝血的检查 * 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方法:血压计袖带充气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上臂加压8分钟,解除压力5分钟后计数前臂直径5cm圆圈内的新出血点。 参考范围: 男性0~5个;女性0~10个 >10个为异常 * 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 临床意义: 出血点增多提示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加。见于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血小板质与量异常及血管性血友病等。 * 二、出血时间 方法: 用出血时间测定器或刺血针刺破皮肤2~3mm 深,观察血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的时间。 参考范围: 测定器法 6.9±2.1min * 二、出血时间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异常、VWD、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药物作用等。 * 三、血小板计数 参考范围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破坏或消耗增加及血小板分布异常等。 增多:急性大出血、溶血、脾切除术后,感染、骨髓增生性疾等。 * 四、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检查 参考范围 pAIgG 0~78ng/107血小板 pAIgA 0~2ng/107血小板 临床意义 90%以上的ITP患者pAIgG增高,SLE也呈阳性,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活动性肝炎、多发性骨髓瘤等也增高。 * 五、血块退缩试验 方法: 全血标本注入试管中,静置,观察析出的血清占原有全血量的百分比 参考范围 1h~2h开始退缩,18h~24h退缩完全,析出的血清/全血量≈50~60% * 五、血块退缩试验 临床意义 退缩不良:见于血小板功能异常或数量减少、高纤维蛋原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等。 收缩过度: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FXⅢ缺乏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严重贫血等。 * 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方法: 在受检血清中加入XII因子活化剂、Ca++ 和 磷脂,启动内原性凝血途径,观察血浆凝固时间 参考范围 32~43s,>正常对照10s为延长 * 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临床意义 延长:内源性途径的凝血因子缺陷、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缺陷、严重肝病、DIC等。 缩短:高凝状态、普通肝素应用的首选监测指标 * 七、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