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分析报告.ppt

2016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命题研判 方法突破 1.古代中国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发达的基础上发展。复习备考时要了解两个“趋势”、理解两项“政策”、梳理三条“主线”、关注四个“时期”。 (1)两个趋势:从春秋战国到唐宋铁犁牛耕技术日趋成熟;从魏晋到南宋经济重心(农业主要生产区域)逐步南移;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强。 (2)两项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是明清制约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因素。 知识整合 核心探究 命题研判 真题精选 栏目链接 命题研判 (3)三条主线:以朝贡贸易为特征的对外贸易;“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货币金融的发展。 (4)四个时期:汉代、隋唐、宋代以及明清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四个关键时期。 2.资本主义萌芽是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近代化新因素。复习备考时要把握一个“标志”、明确两个“推动”、明析三个“阻碍”。 (1)一个标志:自由雇佣关系的出现。 (2)两个推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 (3)三个阻碍:自然经济的抵制;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海禁”政策的实施。 知识整合 核心探究 命题研判 真题精选 栏目链接 知识整合 核心探究 命题研判 真题精选 栏目链接 真题精选 1. (2014·江苏历史)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A 知识整合 核心探究 命题研判 真题精选 栏目链接 真题精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对于市的建置制度,唐朝前期不准设市,后期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制度做了相应的调整,故A项正确。 知识整合 核心探究 命题研判 真题精选 栏目链接 真题精选 2. 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 《清明上河图》(局部) D 知识整合 核心探究 命题研判 真题精选 栏目链接 真题精选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运用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宋开封城内商业的繁荣景象,从画面可以看出当时的汴京突破坊、市限制。A项坊市的隔离仍然存在,B、C两项分别反映的是草市和夜市,与图中的场景不符合。故D项正确。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里。” 知识整合 核心探究 命题研判 真题精选 栏目链接 真题精选 3. (2014·全国大纲文综)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A 知识整合 核心探究 命题研判 真题精选 栏目链接 真题精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关键词“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可见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不符,故错误。 知识整合 核心探究 命题研判 真题精选 栏目链接 真题精选 4.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C 知识整合 核心探究 命题研判 真题精选 栏目链接 真题精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说的是富商大贾实力与封君一样,因而选C项。A项“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中叶出现;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说法过于绝对。 知识整合 核心探究 命题研判 真题精选 栏目链接 真题精选 5.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D 知识整合 核心探究 命题研判 真题精选 栏目链接 真题精选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根据材料“商人及家属无得名田”目的是“以便农”可知该法令是为了保证农民的生产,故选D项。 知识整合 核心探究 命题研判 真题精选 栏目链接 真题精选 6.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 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