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事业部智能变电站基本结构及关键技术培训摘要.ppt

变电事业部智能变电站基本结构及关键技术培训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智能变电站基本结构 及关键技术 智能变电站基本结构及关键技术 1、智能变电站的基本概念 智能变电站是指变电站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输出过程全部智能,其基本特征为设备智能化、通信网络化、模型和通信协议统一化、运行管理自动化。 智能变电站定义: 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智能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 智能变电站的四个基本特征 智能设备: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 基本要求:全站信息智能、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 基本功能: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 高级功能: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 相互关系 设备是基础,智能化是手段,可靠、高效是目的 2、变电站的发展历程 智能变电站基本结构及关键技术 二、IEC 61850标准简介 IEC61850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TC57工作组制定的《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系列标准,是基于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唯一的国际标准。 IEC61850规范了数据的命名、数据定义、设备行为、设备的自描述特征和通用配置语言,使不同智能电气设备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成为可能。 不仅规范保护测控装置的模型和通信接口,而且还定义了电子式CT、PT、智能化开关等一次设备的模型和通信接口。 7)采样值信息(SV) IEC61850-9-2、9-1 9-1格式固定,支持点对点以太网传输。 9-2格式可以设定,支持点对点或网络传输。 太网传输通信速率高(100M/1000Mbps),传输延迟不固定,依赖外部时钟 基于IEC60044-8的FT3格式 采用FT3格式点对点传输,速率(2.5-10Mbps)。 传输延时固定,可用插值再采样实现同步,不依赖外部时钟。 8)IEC 61850的特点 信息分层(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 面向对象建模和信息自我描述,适应开放互操作性要求 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适应通信网络技术迅猛发展 传输采样测量值(SV) 快速传输变化值(GOOSE) IEC61850和以前使用的标准不同之处在于对象模型,它以服务器模型、逻辑设备模型、逻辑节点模型和数据对象模型建立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常用设备的统一数据模型,满足互操作性要求。 ICD:IED设备能力描述文件:按设备配置,该文件描述IED的基本数据模型及服务,但不包含IED实例名称和通讯参数。 CID:已配置的IED描述文件:按设备配置,该文件描述IED的基本数据模型及服务,并包含了IED实例名称和通讯参数。 是从系统集成商配置的SCD文件导出的,他关联了一次系统和通信参数。 智能变电站基本结构及关键技术 1)定义:用以对来自二次转换器的电流和/或电压数据进行时间相干组合的物理单元。合并单元可以是现场互感器的一个组件,或可能是一个独立单元。 主要功能:多路电流、电压信号的采集与处理、信号同步、报文处理和发送。 2)合并单元输入信号模式: 直接从电子互感器接收点对点接受采集器的信号,规程要求采用FT3格式。 从另一个合并单元转接来需要与本合并单元合并的信号,一般采用采用FT3格式。 直接从电子互感器接收模拟小信号。 接收常规电流电压互感器模拟量信号,由合并单元完成转换建模。 从GOOSE端口上一级接收送来的状态信号。 3)接线方式 假定采样频率为每周波80 点,采样间隔为250μs,对每一个插值采样点,取相邻两个点及前一个参与重采样计算。 假定T1时刻使起始时刻,T11=0 微秒,则T12=250 微秒, T13=500 微秒,由于x(t1) 、x(t2)、x(t3)是信号源送来的采样信号,已知。就可以计算出需要的插值采样值,由于插 值计算是在保护或合并单元完成的,其同步性由算法决定。 插值再采样的采用条件 要求采样值等间隔传输,否则插值算法会导致信号畸变。 为保证采样值等间隔传输,最好采用点对点传输或简化网络传输,减少网络不确定延迟误差。 4)信号同步方式比较 时标同步(B码或秒脉冲、时钟源同步IEEE1588) 工作机制:合并单元同步采样,输出采样数据打时标,间隔层设备根据采样数据的时标同步不同合并单元的采样值。 优点:允许报文的发送、传输和接收处理延时在0~3ms范围内抖动,可用网络传输。 缺点:合并单元依赖同步时钟工作,存在故障集中。 对策1:合并单元具备一定的守时能力,跟踪时间+跟踪频率。 对策2:防误动,合并单元校验对时的正确性。 对策3:防拒动,(保护+合并单元+对时系统)双重化。 对策4:采样值同步标志无效时,间隔层设备仍能实现部分不要求采样同步的功能。 插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