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11课 北伐战争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长征的原因: 长征的经过 长征的意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第15课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第16课 血肉筑长城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血染卢沟桥( 事变、也称 事变) 南京大屠杀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17课 内战烽火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第17课 内战烽火 重庆谈判 转战陕北 挺进大别山 第18课 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 百万雄师过大江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 第六单元 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文化生活的变迁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新式教育的开端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八上历史复习 中 国 近 代 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鸦 片 战 争 五 四 运 动 新 中 国 成 立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1949 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成立) 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 、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 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 时间: 1927年8月1日(后来定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地点: 江西南昌 时间: 1927年9月 地点: 湘赣边界 领导人: 毛泽东 部队: 工农革命军 时间: 1928年4月 领导人: 毛泽东与朱德、陈毅 意义: 意义: 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建成红军的第一支坚强队伍( )。壮大了红军力量,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推动了其他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红四军 时间: 1934年10月 意义: 1935年1月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冲出重围: 出发地: 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陕北吴起镇会师 内容: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开始: 初期受挫: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损失过半,改道贵州,攻克遵义。 历史转折: 时间: 进入甘肃 胜利会师: 甘肃会宁会师 粉碎了. . .企图,保存了. . .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遵义会议 1935年10月 1936年10月 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4、内部矛盾斗争。 五四运动 中共诞生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合作破裂 武装斗争 建根据地 反围剿失败 二万五千里长征 长征胜利 转危为安 时间: 1931年 地点: 沈阳柳条湖 蒋介石__ 在半年内沦亡, 抗战开始。 不抵抗 局部 (又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 发动者: 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 逼蒋抗日 中共出发点: 为了全民族利益,争取一切力量抗日 中共代表: 周恩来 意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东北人民抗日斗争( ) 东北三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