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远离不良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盗窃罪 根据《刑法》第264条的规定,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青少年不良行为有哪些? 请看下面案例: 绑架罪 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1)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3)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案例2 13岁,是充满阳光和活力的花季年龄,也是众多中学校园里的青春少年。然而,某中学教室内却发生了一起流血事件,两名初二男生发生小冲突,一名男生掏出随身携带的管制刀具将另一名男生脖子上的动脉血管刺穿。万幸的是,受伤男孩经医院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 故意伤害罪 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 未成年人经常在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网络世界中长时间的成长,回到现实社会中时,内心很容易受到伤害,时间久了如果不能调整自己就会很容易得心理疾病。 上网回到学校精神萎靡不振,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上课时就会精神不能集中,导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毒品的危害 从身体健康角度看,不同的毒品摄入体内,都会产生毒副反应和戒断症状,会导致体内重要系统及器官受损,一些疾病则会乘虚而入。 从心理健康角度看,长期吸毒使吸毒者沉湎于虚幻的自我体验中而不能自拔,丧失对人际交往的兴趣,丧失对生活的热爱,精神上越来越堕落,支撑他们空空驱壳的唯一目的便是设法获得毒品。毒品扭曲了人的灵魂,甚至让人走上贩毒、抢劫、杀人等犯罪道路,严重危害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违法和犯罪 ——都是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 ——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违法和犯罪 都是危害社会的不良行为 违法和犯罪是否相同? 违法犯罪的自我预防 案例分析 拒绝侵害之故事对比 讨论:1、面对校园勒索事件,两则故事的主人公处理方式有什么不同? 2、故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当自己遭遇恶霸欺负或见有人被欺负时,不要害怕,保持冷静,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勇敢地向侵害者说“不”,就是在维护自己的权益,就是在警告坏人。因为坏人最怕被人发现,最怕受到法律制裁。否则,一味忍让,只能助长坏人的气焰,导致自己无辜受侵害。 远离犯罪,共创和谐社会 当前,全国人民正在为创建和谐社会而努力。我们中学生也应当为这个美好社会的来临有所作为——预防侵害,远离犯罪。 1.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 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 法院经过调查, 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依靠法律 2.小明是初中三年级学生,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可最近总有些高年级的学生向小明借钱,如果小明不借钱给他们,那些高年级的学生就要打小明,而且每次借钱都不还。后来小明找学校老师告明此事,老师和学校找到那些高年级学生,并给予批评处理,从此,小明也就安安心心的学习了。 依靠组织 3.中学生李某放学回家途中,总感觉身后有人跟踪自己,于是,李某在自家小区外向附近群众求助,结果嫌疑人宋某被群众扭送到附近派出所,经查明此人曾多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