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解释词语 殷实:富裕。 趔趄: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怏怏:形容不高兴的样子。 雏形:未定型前的形式。 典籍:泛指古代的图书。 荒诞:极不真实,极不尽情理。 疫疠:瘟疫。 诱惑: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而做坏事。 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顺理成章:形容写文章或做事条理清楚;也比喻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 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含贬义)。 3.走近作者 陈忠实,1942年6月生,西安市东郊灞桥区人。1965年初发表散文处女作,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兼写散文。已出版《陈忠实小说自选集》三卷,《陈忠实文集》五卷。《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1998)。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陈忠实,一个厚积薄发的作者,1993年以长篇小说《白鹿原》一举成名,该作品集家族史、民族史于一体,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复杂的人物形象而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 4.了解背景 《白鹿原》 这部小说是作者陈忠实以他一生的经历,十年的寂寞创作换来的一部大作品,陈忠实从高中毕业后在农村基层过了长达二十年的生活,为他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库存,他熟悉了农村的生活和各色人物。同时,陈忠实又花了两三年的时间作了几方面的准备:一是搜集积累历史资料和生活素材,包括查阅县志、地方党史和文史资料,搞社会调查;二是学习和了解中国近代史;三是艺术上的准备,认真阅读了国内外各种流派的长篇小说的重要作品。带着他那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充足的事前准备,陈忠实一头扎进自己的老家大院,埋首于小圆桌前,十年磨一剑,陈忠实终于完成了这部足以让他留名后世的《白鹿原》。 5.丰富视野 (1)陈忠实和《白鹿原》 陈忠实在《白鹿原》的扉页引用了巴尔扎克的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小说与历史相同的地方,在于都要表现有感情、有生命、有神采的境界。《白鹿原》没有按照阶级斗争或是进化论的套路来讲述黄土地上的家族故事,它具有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白鹿原是20世纪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历史见证者,它悲凉地讲述着家族间彼此的争斗和个人的结局,讲述着它最优秀的儿女们艰难而顽强的遭遇。虽然在小说的结尾,白嘉轩和鹿子霖都已经看淡了一切,然而后人依然重复着给国家、民族带来巨大灾害的悲剧或闹剧。这是在新的环境下对家族故事的重新书写。 (2)节选前的情节 本文节选自小说《白鹿原》的第五章。节选之前写了李寡妇地卖两家,引起了白嘉轩与鹿子霖的争斗。二人为了挣个面子,决定见官进行解决。鹿泰恒怕鹿家输给白家,从此不好抬头,便默许了儿子的做法。后来还是朱先生出面,一纸劝解信,了结了官司,白鹿二人在冷先生的调解下,不仅没要李寡妇的地,而且还周济了她一些粮食和银元。这事传开影响很大,滋水县令批为“仁义白鹿村”,亲自送到了村上。节选的文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修葺祖祠,兴建学堂,教育后人,为的是“仁义白鹿村”的精神永久流传。 1.白嘉轩为什么要创建学堂? (1)作为族长,白嘉轩对家族的公益事业有义不容辞的使命感。文中提到:“看看儿子已经该当读书了,他就不能再撒手由奶奶给他们讲猫儿狗儿了”“白鹿村百余户人家,历来都是送孩子到七八里地的神禾村去念书,白嘉轩就是在那里早出晚归读了五年书。他想创办学堂不全是为了两个孩子就读方便,只是觉得现在应该由他来促成此举”。这说明,办学堂一直是他的一桩心事,一种责任,作为族长,他是责无旁贷的。 (2)作为个人,他希望他的名字可以和祠堂、学堂一样不朽。建立家族学堂,使得子孙们可以学习读书做人,是一件大善事,这从后文中白鹿村的积极响应、朱先生的慷慨陈词都可以得到印证。 (3)创建学堂,从根本上来说,是由白嘉轩头脑中的“耕读持家”的观念决定的。作为白鹿村的族长,他恪守祖训,修身养性,信奉以“仁义”为本的儒家思想,固守着农业社会的文化秩序。 2.朱先生为白鹿村请来的徐先生,在学堂开馆时说:“我到白鹿村来只想教好俩字就尽职尽心了,就是院子里石碑上刻的‘仁义白鹿村’里的‘仁义 ’俩字。”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点的? 徐先生的理想仍然属于小农社会所固守的“耕织传家久,读书继世长”的道德原则。 “仁义”是白鹿村的光荣称号,更是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在封建宗族生产方式下生成的儒学观念,在维护农业社会的稳定秩序的同时,也阻碍了历史进步的脚步。办成家族的学堂,使得子孙可以学习读书做人,是一件大喜事,可是在白嘉轩、朱先生、徐秀才们这样以悲壮的情怀顽固地坚守这种农业文明的文化秩序的情况下,就难免不会压制到所有不肯服从这个秩序的异端的言行及思想。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