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权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质权是民法中物权的重要内容,是公民、法人民事权利不 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确地理解和行使质权,事关维护公民、 法人的合法权益,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 为,质权是世界经济贸易往来中一种古老而活跃的担保方式,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质权一直是与抵押权并列为两种担保 物权。但是,在《担保法》未颁布之前,我国法律长期以来对 两者未作区分,而是笼统地称之为抵押,使两种不同的担保物 权失去了各自的特性,在实践中造成许多问题。1995年,我国 在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担保立法的基础上,顺 应时代潮流的需要,将抵押和质权(质押)分别加以规定。这 对于完善我国担保物权制度,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 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行有关质权制度的法律规定尚存在一些 疏漏,在理论研究领域也有涉足不深之处。因此,本文就如何 理解和行使质权的有关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并就如何完善我 国质权制度提出自己的建议。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质权的性质和社会经济 功能;第二部分,质杈制度的沿革与各国立法例;第三部分, 动产质权问题研究;第四部分,权利质权问题研究。 第一部分阐述了质权的概念,并就质权的性质与抵押权进 1 行了比较论述。旨在说明,质权是担保物权,是价值权,具有 法定性、不可分性和优先受偿的性质。质权与抵押权的不同之 处在于:其标的物主要是动产和权利,质权转移占有,一物之 上只能设定一个权利,在实现方式上对质物有处分权。由于质 权以转移占有为成立要件,在实践中导致许多不便之处,似不 如抵押权理想。但质权的公示作用,扩大了物的担保范围;质 权的留置作用,增加了债权担保的效力;尤其是权利质权的日 益发达,使质权不仅在当今的担保物权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 位,而且,在未来的经济生活中,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部分通过介绍古代罗马法、德国法、法国法、瑞士法 以及我国法等有关质权的规定,联系我国的社会实践,阐述了 质权的由来与发展。使读者了解到,质权制度先于抵押权制度 出现。其发源于罗马,在罗马法中的演进,有信托质、契约质 抵押质和权利质等四个阶段。在El尔曼法,有不动产质权。但 德国现行民法典只承认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法国民法在动产 质和权利质之外,还承认有不动产用益质。意大利民法和El本 民法都近似于法国法。质权制度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 中国古代,凡是以转移物的占有来担保债权的,都称为质。旧 中国立法,仿效德国和El本立法例,规定了动产质权和权利质 权制度。我国《担保法》根据国情和外国立法例,也只规定了 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从质权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史可以看出, , 其演进有三种趋势:一是标的物从有体物向无体权利方面发 展;二是不动产质权趋于势微,许多国家纷纷屏弃这种质权, 仅承认动产质权和权利质权;三是担保物权的格局越来越明 显。 第三部分探讨了动产质权的设定、标的物、动产质权与动 产抵押的关系、转质权等问题。质权的设定行为是以直接成立 质权为目的而进行的要物行为,因此,质权合同的成立与生效 存在不同的条件。文章举例说明,质权人不能通过占有改定的 方式设定质权,否则将导致质权的灭失。该部分探讨了动产质 权标的物的要件,即质权标的物必须是特定物、独立物、可让 与物和适合于留置的动产。并特别指明,普通不加标识的金钱 不可以作为质物。但如果将金钱加以特定化,符合质权标的物 的成立要件,则可以作为质物。但特定化的金钱设质与我国社 会中盛行的交付押金或保证金是两个法律性质不同的行为,不 宜混淆。文章还就动产质权与动产抵押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研 究。先设定质权后设定抵押权的情形,我国《担保法》无明文 靠. 规定。笔者认为,由于反教人对于质物根本没有所有权或法人 财产权,因此不宜准许质权人以其质物再设定动产抵押。至于 先设定抵押而后设定质权的情形,从充分发挥动产担保功能的 角度来看,我国立法应当作肯定解释,即准许在动产抵押物上 再设定动产质权。最后,文章用较长的篇辐介绍了转质权。转 1 质权在我国《担保法》中未作规定,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于转质的性质,通过对比流行的几种学说,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yb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