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源性疾病科普知识竞赛题库1
食源性疾病科普知识竞赛题库1
一、单选
1、食物中毒事件属于( )疾病范畴
A、传染性
B、食源性
C、地方性
D、生物性
2、下列关于一般食物中毒事件正确的是( )
A、一次食物中毒人数在10-4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为一般食物中毒事件
B、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5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为一般食物中毒事件
C、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为一般食物中毒事件
D、以上都不是
3、食物中毒按中毒致病因素分类可分为:( )
A、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不明原因食物中毒
B、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C、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D、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不明原因食物中毒
4、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应包括:( )
A、加强对有毒化学物的监督管理
B、防止有毒化学物污染食品,把好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关。
C、加强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不要滥用、误用有毒化学物。
D、以上几点都是
5、常见的食物中毒是( )
A、毒蕈中毒
B、化学性食物中毒
C、 植物性食物中毒
D、细菌性食物中毒
6、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特征临床表现:( )
A、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拌发热
B、头昏、恶心、呕吐及全身抽搐
C、恶心、呕吐、腹痛,四肢麻木、阵发性抽搐
D、口唇、皮肤黏膜青紫,血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
7、易引起亚销酸盐中毒的是( )
A、罐装饮料
B、家药喷洒蔬菜
C、进食粗制棉籽油
D、腌菜
8、世界公认的在食品中可产生的三大致癌物质是黄曲霉毒素,苯并芘和硝胺,其中黄曲霉毒素污染主要存在于下列哪一食物中( )
A、发霉的玉米
B、炸糊了的薯条
C、过了保质期的牛奶
D、海鱼和贝蛤类食品
9、去除黄曲霉毒素的理想方法是( B )
A、加热处理
B、碱处理
C、酸处理
D、水洗
10、下列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主要由食用海产品引起的是( )。
A、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B、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C、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D、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11、发芽马铃薯中往往产生( ),故食用不当易造成食物中毒。
A、龙葵素
B、氰苷
C、皂素
D、秋水仙碱
12、引起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品是( )。
A、家庭自制的发酵食品
B、肉产品及盐渍食品
C、肉类及肉制品
D、奶类及奶类制品
13、在蛋白质食品中,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指标目前仍以下列哪项最为敏感:( )
A、感官
B、物理指标
C、化学指标
D、微生物
14、对粮食损害不大的微生物是( )
A、酵母
B、黄曲霉菌
C、产毒杂色曲霉菌
D、青霉菌
15、不法分子在食品中非法使用添加剂的行为不包括( )
A、 使用非法添加物
B、 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C、 使用药食两用物质
D、 使用工业级添加剂
16、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亚硝酸盐是不允许加到酱菜池中用于防止霉花
B、 富马酸二甲酯是一种易引起皮炎 和呼吸疾病的非法防腐剂
C、 磷酸盐已被大量用于乳制品、肉制品、面制品和饮料中,因为磷酸盐本身毒性很低,所以它不会降低人体抵抗力
D、食品的包装标签必须能明确地告 诉消费者产品的成分,对在食品标签上有欺骗性行为的生产者,可以 对其进行法律制裁
17、 二氧化硫可用作防腐剂的食品是( )
A、葡萄酒
B、食醋
C、泡菜
D、面包
18、食品安全标准是( )
A、鼓励性标准
B、强制性标准
C、大部分是强制性标准,少部分是非强制性标准
D、引导性标准
19、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 )证明,方可列入允许使用的范围。
A、风险监测
B、风险评估
C、风险预警
D、风险识别
20、食品安全监管的目的是为了( )地预防,减轻和消除食品安全的危害与风险,防止特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确保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