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姆渡走来1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河姆渡走来 ——中国传统漆艺(Lacquer)发展的历程 如胶似漆——漆的最初用途 1、漆:天然材料,漆树的树汁,性粘, 2、古人并不是一发现漆树汁,就用于髹漆物件。从发现漆液的粘性特征到用于髹漆物件,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3、如胶似漆——漆液最初是作为粘合剂使用的: 古代“胶”用动物的皮煮制而成,所以从“肉”。是理想的粘合剂,但是漆是植物的有机材料制成。所以在远古时代,胶与漆 都是粘合剂,只是随着生产实践的积累,人们发现漆液粘合后,还有防腐蚀、光亮的色泽等特性,于是,漆渐渐用于髹涂物件,之后漆的工艺、漆器的品类逐渐丰富,在战国至秦汉达到漆艺发展的高峰。 一、漆器的萌芽与发展——原始社会至春秋 河姆渡漆碗 类别:木器 ·名称: 漆碗 ·尺寸: 高5.7、口径10.6---9.2、底径7.6---7.2厘米 ·出土所在文化层: 河姆渡文化二期 ·介绍: 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 原始社会至春秋漆器的特点 1、漆器胎骨多样化:木、陶、青铜、竹等 2、漆饰工艺广泛应用:尤其是玉石镶嵌工艺 但是漆器还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器具形式,所有的漆器都是在陶器、青铜器、竹木器具的造型基础上的装饰。 二、漆艺发展的高峰——战国至秦汉 漆器的繁荣是在铜器式微,而瓷器尚未广泛使用的战国秦汉之际,这一时期的漆器璀璨可观,进入两晋,瓷器日益普及和成熟,此时漆瓷并用。 彩绘木雕鸭豆 战国 木 漆 径18.2厘米,高25.5厘米荆州博物馆     豆是古代的餐具的一种。这件器物是中国古代仿生设计的一件精品,鸭子的姿态与真无异,生动活泼。使人惊讶于古人的写实功力之深厚,以及漆器制造工艺的高超。   此豆为木胎,深盘,短柄,喇叭座。盖子和盘合成一只蜷伏的鸭子。器表髹黑漆,用朱红、金黄色大漆彩绘三角云纹和卷云纹饰。作为古代器物,这件鸭形彩漆豆依然光亮如新,它向我们展示了数千年前贵族生活的奢侈豪华。鸭尾部两侧绘有两只对称的金凤,作回首站立状。    彩绘神鸟漆豆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通高25.5、盘径18.2、柄径3.5厘米   1975年湖北江陵雨台山427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巧夺天工的盛食器。带盖的深盘和喇叭形把手分别由鸟身、鸟足雕刻接榫(sǔn)而成,如神鸟正在小憩。神鸟盘颈侧视、双翅收合、蜷足翘尾,形象生动逼真。其头、身、翅、脚和尾为精细的半浮雕,身上满绘金灿灿的羽毛,鸟尾两侧绘有气宇轩昂的回首立凤。洗练别致的造型辅以色彩斑斓的彩绘,使之成为仿生造型器物中的艺术精品。此器旧称鸳鸯豆,但据文献记载这类神鸟应称为“鹥(yì)”,其身有五彩,而文如凤,为楚人祭祀时与神灵沟通的一种神鸟。 彩绘对凤纹漆圆耳杯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长径15.7、宽径10、高3.3厘米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   荆州博物馆藏   耳杯是古代用来盛酒或盛羹的器具,外形多为椭圆形,两侧附有双耳。由于其双耳颇似鸟之羽翼,故而古人又称之为“羽觞(shāng)”。耳杯最早出现于东周,一直沿用至魏晋,以战国时楚人制作的漆耳杯最为精美。楚人宴饮多以双手捧执耳杯相互敬酒,若能伴以音乐鼓瑟,则宾主更能尽兴。《楚辞》曰:“瑶浆密勺,实羽觞兮”;《礼记?投壶》亦云:“请行觞”,即举杯劝酒之意。这种儒风雅俗传至东晋王羲之时,演变成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传为千古佳话。   漆耳杯造型上有圆耳、方耳之分,还有带流杯和豆形杯等异形杯。其纹饰丰富多彩,花鸟鱼龙、花草枝蔓等皆是楚人擅长的题材,但主流纹饰仍以凤鸟居多。对凤纹漆耳杯,用朱红、黄、浅黄、金粉彩绘首尾相连的双凤,全图华丽,柔美中透出力量。 巧夺天工的乐器支架——彩绘凤鸟纹木雕漆座屏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长51.8、屏宽3、座宽12、通高15厘米   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漆座屏是用于置放琴瑟的用具,由屏面和屏座构成,屏面竖嵌于屏座之上。这件座屏以透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刻画出凤、鹿、蛇、蛙等55只形态各异的动物,各类动物形象相互穿插交织在一起。屏面以双凤争蛇造型为中心,左右雕刻双鹿和朱雀衔蛇,屏框旁各有凤鸟啄食蟒蛇图案,屏座由盘绕纠结的蟒与蛇组成。这组雕像在极为有限的屏面空间内,高度浓缩了自然界万类相竞、生生不息的壮观场面,其中凤鸟战胜毒蛇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南方楚地气候潮湿,人们时常受到毒蛇攻击,故而座屏以凤鸟战胜毒蛇为构图核心,反映了楚人崇善抑恶的理性追求。整幅画面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堪称楚人雕刻艺术的一件瑰宝。 楚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之一, 荆州楚国墓中出土的木胎漆器,包括漆卮、漆盂、漆盒、漆盘、漆碗、漆奁以及造型诡异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