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5.1 开发海洋资源的必然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 达,文明进程不断加快,但人类所 赖以生存的地球却面临着一系列的 难题: 能源短缺;占世界一半以上 的贫困国家和地区人口爆炸,导致 饥饿危机加深;全球各地气候异 常,自然灾害频仍;环境污染严 重,人类生存条件日趋恶化等。如 何才能使人类摆脱困境,寻找到一 个新的更适合现代人的理想场所或 解决方法呢? 近年来,国外陆续有人提出种 种充满想像力同时也不乏现实可行 的良策,其中之一便是开发海洋, 在蔚蓝色的海洋中建造海洋家园。 第五节 海洋资源 10-海洋资源.flv 2.5.2 海上城市 按照美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斯皮尔豪斯博士的设想,未来的海上城市将是高度发达、高度工业化的新型的人类活动社区,海上城市周围的海底将是大片的海底农场和海底油田。海底农场和海底油田将供给海上城市以粮食、农副产品,为城市中的工厂企业提供初级原材料,给整座城市提供必要的动力能源。 海上城市将为那些对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但同时又会造成严重生态污染的工业门类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方便起见,海上城市将尽量建在离繁华的世界商业贸易大都市不远的海面上,同时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减少空气污染、水质污染以及噪声等 海上城市的水电供应将实现自给自足:采用太阳能电池和波浪发电、风力发电、海上温差发电等方式供电,采用海水淡化或净化方式供应淡水。海上城市也不会给海洋带来污染,城市开设的环境净化处理工厂可处理废污水,并将粪便、生活垃圾加工成压缩肥料,运回陆上施肥,以确保海洋环境的净化。 2.5.3 海底居所 世界上第一座海底居住室“海中人”号,于1962年9月6日在法国的里维埃拉附近海域60米深处试验成功,一名潜水员在海底生活了26小时。同年9月14日,法国的“大陆架”I号海底居住室被沉放在马赛港附近10米深的海底,2名潜水员在居住室里生活了7天。 海底居住室的居民吃用的食品是陆地上人们很难吃到的特制食品,这些特制食品大部分是按比例配制好的含有高热量、营养丰富的干冻、速冻食物,便于贮存。食用时,只要从冰箱里把这些食品拿出放在生活室的炉灶上掺入一定量的水,过一刻钟左右就可享用了。 ???海底居住室还备有救生系统,遇上恶劣的天气和海况,潜水员使用这套装置可安全脱离现场。海底居住室的研制成功,为人类最终能在海底生活奠定了基础。 2.5.2 海上城市 1993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家海底 酒店,专供对大海有特殊兴趣的人 们去度假、旅游。这家海底酒店, 建在佛罗里达州基拉戈市的浅海 底,离迈阿密约1小时航程。 自开业以来,海底酒店生意一直 很兴隆,吸引着大量游客。酒店客 房约15米长、6米宽,包括客厅、 卧室、厨房和浴室,能容纳6名住 客,每人每天收费250美元,但规 定住宿者必须是合格的潜水员。酒 店是用金属合成材料制成的。房间 里安装了录像、彩电、音响、电脑 、电话和微波炉等现代化的家用电 器设备。 但最吸引人的还是每个房间的 窗口可以看到海里的鱼类和贝类, 让人感到如身临水晶宫一般。 酒 店内还设有一个高3米、宽6米的 “潜水室”,住客可以在那里换上潜 水服,潜到外面去探索附近的海域 。 11-奢华极致 迪拜七星级 碧海皇宫.flv 12-我們的島-乾淨的再生能源利用與開發.flv 为了迎接能源的挑战,人们应用现代高新技术 对新能源进行开发利用已取得重要成果,有的还获 得了突破,使新能源的研究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人类将更加充分地利用天然资源。天然资源的利用 前景是美好的。因此,我们要重视天然资源的开发 和利用。 13-视频-透明天空 第六节 展望 * * * 部分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如钨矿、铂矿、锡矿、稀土矿、铝矿、菱镁矿、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储量很大,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在国际市场上也有较强的竞争力;但由于用量不大,市场很容易饱和,其地位和影响就很有限了。 如许多矿产资源分布在西部边远地区,难以开发,而经济发达地区却面临短缺的局面: 全国四分之三的煤炭、木材储量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和新疆,而用煤量大的东南部地区则十分紧缺,造成了“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局面;磷矿70%集中在云南、贵州、四川和鄂西,以致“南磷”必须“北调”。 所有这些“调动”使我国大宗资源产品的货运量长期占全国货运量的80%以上,造成了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交通“瓶颈”。 * 把以上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放入人口—资源—环境—经济这个复杂的巨系统中来考察。可以看出,在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我国存在着资金、技术、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