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95104355

污泥低温碳化与干化工艺的对比研究 天津机电进出口有限公司 史英君 于洪江 摘要:以一定含水率的污泥样本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利用污泥低温碳化工艺和污泥 干化工艺处理污泥时在工作机理、能源消耗和运行维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并展 望了这两种工艺今后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的去除机理的不同,污 泥低温碳化工艺的能源消耗成本不到污泥干化工艺的一半;在运行维护中,污泥 低温碳化技术较污泥干化技术而言,具有碳化产物可再利用和运行成本低等明显 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关键词:污泥低温碳化,污泥干化,对比,细胞裂解 前言 随着我国在污泥处理处置领域投资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我国对污泥处理处置 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传统的填埋、堆肥工艺,由于二次污染、重金属污染等问 题,使用场合受到很大限制;焚烧工艺由于污泥的高含水率,需要借助干化等工 艺或者添加燃料才能实现能源的净输出;而污泥干化工艺以及新兴的污泥低温碳 化工艺以减量化明显、无害化彻底、能够资源再利用等优势,在污泥处置行业得 到广泛关注和迅速发展。 1. 工作机理 1.1 干化工艺水分的蒸发 20 世纪80 年代,Moller, Sato 以及Smollen等人对剩余污泥的干燥特性进行了 研究, 发现水分在剩余污泥中有四种存在形式: 自由水分、间隙水分、表面水分 [1] 以及结合水分。干燥速率反映了水分与污泥固体颗粒结合的程度 。如图1所示: 时间 开始 表面 间隙 自由水分 蒸 结 水分 水分 干 发 合 固 速 水 体 率 分 样品重量 图1.污泥的干燥曲线 对于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自由水分已基本脱除,污泥的干燥速率主要表现 为两个降速区域,分别对应间隙水分和表面水分,各部分水分含量大致为:间隙 水55~60%,表面水35~40%,结合水2%左右[2-3] 。污泥中水分的去除是由表面水 汽化和内部水扩散这两个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过程来完成的。湿污泥中水分先 由污泥内部迁移至表面, 然后再从表面汽化到空气中。在干燥初始阶段,水分由 污泥内部迁移至表面的速率大于或等于水分从表面汽化的速率,污泥表面保持完 全润湿状态,污泥温度恒定。随着干燥过程的进行, 污泥内部水分迁移到表面 的速率已经小于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污泥表面不能再维持全部润湿,而出现部 分“干区”, 当污泥全部表面都成为干区后,水分的汽化面逐渐向污泥内部移动, 传热由空气穿过干料到汽化表面,汽化的水分又从湿表面穿过干料到空气中,在 此过程中,空气传给湿污泥的热量大于水分汽化所需要的热量,使得污泥表面的 温度升高。 [4] [5] 王璠 、王伟之 等人研究发现,污泥的干化能耗和粘壁特性与污泥的含水 率密切相关。当污泥的含水率在60~35%之间时,为污泥的塑性阶段,具有胶粘 相特征,此时污泥为胶状,粘稠,细颗粒与脱水时添加的高分子化合物形成联系 异常紧密的团粒结构,能够有效固结水分,降低蒸发效率,干化能耗急剧增加, 粘壁现象严重,很难干化。 所以无论从降低能耗,还是减少干化过程中粘壁结垢的发生,大多数全干化 工艺都采用了干泥返混,以避开污泥的胶粘相特性。此外,干污泥颗粒起着“ 晶 核” 的作用,湿污泥包裹在干泥颗粒外面形成大颗粒,使污泥的干燥性能得到改 善。干泥返混一般是将原含水率为80 %左右的湿泥,

文档评论(0)

精华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102215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