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培训要点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限空间作业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要求 一、工作目标 (一)摸清底数现状; (二)开展全员培训; (三)健全制度规程; (四)配全安全设施; (五)制定监管标准; (六)建立长效机制。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范围 一、重点行业 冶金、铸造、造纸、印染、造酒、建材、机械、纺织、烟 草、商贸、食品加工、金属表面处理等。 二、重点场所 煤气管道、水泥窑炉、纸浆池、发酵池、酒槽池、腌渍池、污水池、电解槽、储罐、反应塔(釜)等。 第一章 有限空间概念 第一节 有限空间定义 第二节 有限空间分类 有限空间识别(一) 有限空间识别(二) 有限空间识别(三) 第三节 有限空间危害因素和特点 第二章 危害因素来源 第一节 有限空间危害因素来源 第二节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 第二节 有限空间有毒有害因素对健康影响 事故经过情况 2003年5月12日上午7时许,某造纸厂职工王某进入纸浆池,该池容积约36平方米,池口开有0.3平方米出入口。8 时 20 分,该厂职工赵某、钱某、盛某发现王某下池一直没有上来,便相继下池查看,均被闷倒在浆池里,副厂长闻讯急着下池救人,但爬到中途就受不了,司炉工张某等人连忙将其拉出。此次硫化氢中毒事故导致3人死亡、2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 1、未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下池作业操作规程; 2、未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3、职工下池作业和救援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4、未经清水冲洗和空气置换冒险下池作业 5、盲目施救导致事故伤亡人员增加; 6、未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事故经过情况 某印染公司总经理贾某将清理圆形蓄水池(直径2.8米,深8米)包给邻居王某,王某又叫了小工章某。2005年5月4日上午,章某通过池边爬梯下到池底,将池底废弃棉纱杂物搬运上来;下午 1 时,当章某从池底爬到池口准备上来,突然掉落下去,王某、贾某等5人先后下池施救,均在池内中毒昏倒,事故导致3人死亡、3 人受伤。事后对池内空气进行检测分析,确定为硫化氢中毒事故。 事故原因分析 1、安全意识淡薄,冒险下池作业,导致中毒事故; 2、没有防护措施,盲目下池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3、安全培训缺位,现场监管缺失,没有安全交底; 事故经过情况 2007年8月6日上午9时许,肥城市新世纪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罗全朝、张攀 2 名工人在对肥城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煤气车间5#造气炉进行修补作业时,由于煤气炉四周炉壁内积存的煤气(一氧化碳)释出,导致2人一氧化碳中毒,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 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施工队在未办理任何安全作业手续、未通知设备所在车间的情况下,安排施工人员进入5#造气炉底部耐火段进行修补作业,作业过程中,由于煤气炉四周炉壁渗透的一氧化碳释放,导致2人中毒,1人死亡,1人受伤。 间接原因:企业未与外来施工队伍签定安全协议,对外来施工队伍管理不严。 事故经过概况 某公司甲酸生产装置因故障全系统停车检修,合成反应器喷管损坏,需要进入容器内进行维修。某月某日8时许,打开合成反应器下部两个入孔进行通风,并从上部入孔加水进行冲洗,17时许,进行通风,17:15许,安全处有关人员采用可燃气体及氧气测定仪测定,因可燃气体测定不合格,因而每隔15分钟再测定一次,直至19:45测定合格,随后签发“进罐作业许可证”,并注明要佩戴长管呼吸器。20:00许,2 名架子工进入合成反应器搭建脚手架(未戴个人防护呼吸器),2名操作工及1名临时工在容器外监护,大约13分钟左右,容器内传出求救声,监护人员及现场9名检修工在情况紧急下未佩戴防护呼吸器进入容器抢救,也先后中毒,其中7人勉强爬出,公司经理和成品工段负责人闻风赶到,戴上隔离面具将容器内4人救出,并立即送往医院抢救,1名架子工和1名临时工抢救无效死亡,其余2人经抢救后脱险。 事故原因分析 此事故教训是深刻的。造成事故的原因:一是设备没有进行有效隔绝。该反应器共有16条管线与之连通,物料分别有一氧化碳、甲醇、甲酸等,操作人员只是关闭阀门而未加盲板,由于阀门不严,致使一氧化碳进入反应器;二是置换处理措施不当。该反应器未进行彻底置换,未打开所有人孔进行自然通风,或强制通风,仅用水冲洗,这只能将甲醇、甲酸等溶解洗掉,而不能将一氧化碳洗去;三是分析方法不全面。进入有限空间的容器作业应进行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分析、氧含量分析、可燃气体分析,但仅进行氧含量和可燃气体分析并合格,未分析有害气体浓度,动火标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