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鼎革中之夏家婦女.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清鼎革中之夏家婦女

臺大歷史學報第2 9 期 BIBLID1012-8514(2002)29p.63-85 2 0 0 2 年6 月,頁6 3 ~ 8 5 本文2000.9.15收稿,2002.3.18通過刊登 天下興亡,「匹夫」之責? ──明清鼎革中的夏家婦女 * 孫 慧 敏 提 要 前人對明清之際士人殉死現象的探討,大都著重在觀察男 性士大夫的生死抉擇,而甚少關心女性在這場劇變中的際遇。 松江夏家的男性成員全部在明清鼎革之際殉國,但對明朝忠心 耿耿的夏家男性,並沒有要求夏家的女性從死,反而希望她們 能夠彼此照顧,努力存活,因為他們和當時社會上大多數的人 都認為,天下興亡乃是「匹夫」之責。和一般的印象不同,夏 家婦女在國變之後,並不是以男性中心的妻妾婆媳關係來互相 依存,而是由一個父系家庭拆解為數個以女性為中心的生活單 位,並透過女性之間的關係,與其他的父系家庭結合成新的社 會關係網絡。清人對夏家婦女的再現,多半著重在其守節撫孤 的事蹟,但在抗戰以後,夏家故事的傳述者則越來越重視夏家 婦女對抗清運動的支持和參與,顯示天下興亡「匹夫」之責的 觀念,已經開始轉變。 關鍵詞:婦女 國族 夏允彝 夏完淳 家庭 *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64 孫 慧 敏 一、前言 二、夏完淳筆下的女性 三、國變後夏家的支持網絡:女性關係網絡的形成 四、後世對夏家女性的再現 五、結論 一、前言 明清易代之際士大夫階層的殉死現象,不管在當世或是在現今,都 受到相當多的注意,但長久以來,學界對這個問題,往往集中在討論男 性士大夫的生死抉擇,而很少觀照到他們身邊的女性親屬。1然而學界對 於明清之際婦女殉國與否的問題,並非總是採取忽略的態度,最著名的 兩個例子就是梁啟超與陳寅恪。前者稱許顧炎武的母親王貞女為明朝絕 2 粒而死的行動,後者則表彰柳如是企圖死諫錢謙益降清的舉動,雖然兩 位作者的論述篇幅都不大,但卻證明了明清之際士大夫階層中的女性, 並不只是冷眼旁觀男性親屬的死亡,或追隨他們的腳步而去,她們之中 也有主動選擇身殉覆亡政權者,甚至還因此成為男性親屬追隨效法的對 象。梁啟超與陳寅恪雖然證明了女性作為行動主體的可能性,但這很可 能並不是梁、陳二人當時所意識到的寫作目標,他們真正的寫作意圖, 是要藉由呈現兩位女性「難能可貴」的殉國行為或企圖,來突顯她們的 優越性,從而使殉國成為更加理所當然、無庸置疑的道德標準。在這樣 的寫作策略下,女性的不殉國行為及不殉國的女性,往往被研究者有意 無意的忽略,以柳如是來說,她最後其實並沒有死,但對陳寅恪而言, 1 以晚近所出版的一部代表性的專著──何冠彪,《生與死:明季士大夫的抉擇》(臺北: 聯經出版公司,1997)為例,書中的女性全都居於次要、附屬乃至於迫使士大夫「苟且 偷生」的角色。 2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中華書局,1960),53 。陳寅恪,《柳如是 別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827 。 國家興亡,「匹夫」之責?──明清鼎革中的夏家婦女 65 柳如是的殉國企圖,已經證明她的氣節操守凌駕錢謙益及其他降臣之 上,死與不死反倒成了其次,無需進一步追究。 相對於梁、陳二氏表彰性的書寫方式,本文則試圖透過重建明清之 際士大夫階層對婦女與國族問題的思考,以及在他們的作品中所呈顯的 婦女生命經驗,發掘時人對婦女與國族之間關係的界定方式,如何影響 婦女對亡國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