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山五园与清代皇帝园居理政现象成因的制度史分析.pdfVIP

三山五园与清代皇帝园居理政现象成因的制度史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山五园与清代皇帝园居理政现象成因的制度史分析 张雨 摘要:三山五园是清代北京西郊沿西山到万泉河一带皇家园林的总称,是我国现存皇家园 林的精华。与之相应出现的,是清代皇帝不愿意待在皇城禁宫中,而是选择长期居住在西郊 的三山五园中处理军国政事。目前,学者多从民族与文化等层面来解读三山五园与清代皇帝 的园居理政的成因。虽言之成理,但并不全面。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衍生物,三山五园 的兴建,以及随之而来的清代皇帝长期的园居理政现象,折射出来的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由贵 族国家向官僚国家转型的完成。清代建立之后,上述转型最终完成。与之相适应的是,围绕 着官僚制国家的政务运行机制也日益完善与成熟。在统治阶层内部,由于分权所造成的贵族 政治对皇权的威胁为降至最小。这才是清代出现皇帝能够长期不在深宫之中,而采取园居理 政方式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三山五园;贵族制国家;官僚制国家;清代 一、引言:三山五园与清代皇帝的园居理政 三山五园是清代北京西郊沿西山到万泉河一带皇家园林的总称,主要包括香山静宜园、 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颐和园(清漪园)、畅春园和圆明园。以圆明园为核心的京西三山五 园,是我国现存皇家园林的精华,体现着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园林文化的最高典范。 作为历史文化景区,三山五园地区肇始于辽金(辽圣宗建玉泉山行宫、金世宗建香山行 宫),发展于元明(元代有永安寺、寿安寺,明代有好山园、清华园、勺园),至清代臻于全 盛(康熙兴建畅春园,雍正兴建圆明园,乾隆扩建圆明园、整修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 园、香山静宜园,光绪重修颐和园)。[1]伴随着皇家园林全盛期出现的一个现象,是清代皇 帝不愿意待在皇城禁宫中,而是选择长期居住在西郊的三山五园中处理军国政事。 何瑜认为,与明朝和历代汉人建立的中原王朝相比,满洲统治者建立的大清王朝,其中 一个突出的区别,就是清帝的园居理政。从数字上可以看出清帝对园居理政与宫居理政几乎 同等重视。顺治帝从亲政到去世,十年间,他于南苑居住的时间每年约有三分之一,有时甚 至长达一年。顺治帝对南苑行宫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召见臣工、讨论政务、制定礼仪、编纂 书籍以及阅武狩猎等方面。康熙帝自二十六年(1687)二月,首次驻跸畅春园后,当年园居 理政44天。其后,便年年到畅春园,康熙帝在该园理政最少的一年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 共29天;最多的一年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共202天。其中,自正月初二即到畅春园居 住的年份就有八次。一般都要住到十一月乃至十二月下旬,才离园回宫,其中,腊月二十五 日至二十八日,才迟迟回宫的有八次之多。他共有24次是在畅春园度过万寿节的。直到病 逝于畅春园清溪书屋,三十六年间他居住畅春园累计257次,共3870多天。如果联系到康 熙帝一生多次北狩木兰,南巡江浙,东谒祖陵,西巡五台,以及亲征塞外等一系列活动。康 324 熙帝园居理政的时间远超过宫居理政。除去为前朝皇帝服丧的年头之外,雍正帝平均每年驻 园210天。雍正十一年(1733),全年共计355天,他有246天生活在圆明园里,占全年天 数的百分之七十。乾隆帝的活动范围较大,除紫禁城、避暑山庄、南巡、东巡等之外,还是 园居的时间更长一些。乾隆帝年平均驻园明园126天(宫居时间年均110天)。乾隆二十一 年(1756),有闰月,全年共393天,乾隆去热河、曲阜等地120日,其余居大内105日, 居圆明园168日。嘉庆帝驻园明园时间年平均162天(宫居时间年均135天);道光帝驻跸 园明园时间年均多达260天(宫居时间年均不足91天);道光三十年(1850),这一年有闰 月,他在圆居的时间高达354天。咸丰帝在咸丰十年(1860)出逃避暑山庄前,驻跸园明园 七年,年均时间也达217天。[2] 二、民族与文化:解读园居理政现象的一个视角 虽然在清代皇帝看来,京西三山五园、承德避暑山庄和紫禁城的政治地位和主要功能大 体一致165,但从现代学者的研究视角来看,城外的皇家园林区和城内的宫殿区,在功能和政 治含义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从这样的视角去观察,就会看到清代皇帝热衷于园居理政的现象, 与明朝以前历代皇帝的宫居理政形成了鲜明地对照。 为什么到了清朝,会出现皇帝长时间园居理政的现象?探讨这一现象的成因,有助于我 们理解_Lh五园的全盛时期为何出现于清朝,以及其与清代政治文化的关系。 对于“清代皇帝为何喜欢园居理政”这样一个问题,有的研究者是从民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