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_王兵要点详解.pdfVIP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_王兵要点详解.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 5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王 兵 吴延瑞 颜鹏飞   :本文运用SBM 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测度了考虑资源环 境因 下中国30 个省份1998—2007 年的环境效率、环境全要 生产率及其成分, 并对影 响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 生产率增长的因 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主要的结论有:能源 的过多使用以及SO2 和COD 的过度排放是环境无效率的主要来源, 环境效率较高的省份 均集中在东部地区;环境全要 生产率增长率平均高于市场全要 生产率增长率, 中西部 地区无论是市场全要 生产率还是环境全要 生产率增长率均低于东部地区, 资源环境 因 对各省份全要 生产率的排名有显著的影响;人均GRP、FDI、结构因 、政府和企业 的环境管理能力、公众的环保意识对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 生产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环境效率 环境全要 生产率 方向性距离函数 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标 、  , , , 。 、, (, 2009)。 540 , GDP 8%(World Bank, 1997)。Econom (2004)2000 20 , 16 。《2004》, 2004 5118 , GDP 3.5%。2010 (EPI,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 49 , 163 121 , 。 《2007 》, 、、 , 。 , “”“” , 。, 。 , , 。、、, , , 。, 20 * , , , :510632, :twangb @;, , :6009, :wu@.au;, , :430072, :anpengfei1023 @163.com。“:” (08JC790047), 、(08CJL018)(07AJL009) 211 “”(Cj xm09002)。 。 , 。 95  : 。, 。、, , , (Hailu et al., 2000)。 , (Tornqvist Fischer )。(Distance Function ) Malmquist (M), “”(SO2 ) 。, Chung et al.(1997) ———(Directional Distance Function), Malmquist-Luenberger (ML) , “”。 , (, Managi and Kaneko, 2004;Kaneko and Managi, 2004;Li and Zheng, 2004;Hu et al., 2005; Managi and Kaneko, 2006;Watanabe and Tanaka, 2007;Wu, 2007;, 2008;, 2008;、 ,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2009;、 , 2009;, 2010 )。, , Wu (2007)、(2008)、(2009) , 。 (Data Envelopment Anal sis, DEA )、 , (Radial)、(Oriented)DEA ① 。 , (Slack), DEA ;DEA , 。, Färe Grosskopf (2009)Fuku ama Weber (2009)Tone(2001)、(Slack-based measure, SBM ) 、。、 , Chambers et al.(1996)——— (Luenberger productivit indicator)。② :(1)SBM 30 1998—2007 , ;(2) Luenberger 30 1998—2007 ;(3) 。 :;; ;。 ① Cooper et al.(2007)DEA 4 :(1);(2)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