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财产权体系中的个人使用问题的研究.pdf

著作财产权体系中的个人使用问题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内容摘要 自著作权法产生伊始,人们一直尝试通过规范使用行为来确立著作财产权的保护边 界,即寻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权利作用“焦点”。从传统理论和社会实践来看,著作权法 主要通过规制竞争者对作品的商业利用行为来实现权利人的财产利益回报。将使用行为 的“商业性”和“公/私性”作为判断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行为的重要基准,能较好地实 现对著作权人创作及投资付出的必要回报,有效激发创作的 “涟漪”效应,从而推动文 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另一方面,这种判断标准能够贯彻著作权法的根本宗旨, 即在推动文化繁荣的基础上,通过为公众预留必要空间(即私域使用范围)来促进人的 信息摄取和知识学习,推动文化的自由交流,实现人的自身发展。通过设置使用行为的 “公”、“私”划分标准,著作权法可以为公众合理地使用作品提供文化交流自由的必要 空间。正因为著作权法在传统意义上主要规制公开性的商业利用行为,才使个人使用在 发挥公众文化之自由交流作用的同时,能够实现个体私权与大众民主之间的利益平衡。 所以,从著作权不保护什么的否定性视角来看,个人使用如同著作权保护什么(即公开 性的商业利用行为)一样,发挥着划定著作权保护边界的权利作用“焦点”功效。 伴随数字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人使用对著作权人的作品市场利益 带来的消极影响倍受世人关注,“个人使用是否依然合理”、“著作权法是否需要个人使 用”以及“如何解决著作财产权与个人使用之间的冲突”等等成为著作权法最具争议的 问题。与此同时,著作财产权的不断延伸乃至扩张却使著作权法传统意义上给予使用者 自由接触、分享信息的有限空间受到多重排挤,个人使用的必要空间和合法性皆呈消减 之势。这一结果与其说单纯由技术发展催生,毋宁说是技术背后人为因素推动的体系闭 合使然,对此我们可以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加以认识。回归至现实中的个人使用困 境,我们既要梳理出数字环境下个人使用的现实出路,更应解决好数字技术时代亟需构 建何种著作财产权保护愿景的理论问题。遵循这样的思路,本文除导言以外,正文共分 五章,约计十八万字,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个人使用界述,主要梳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通过对国际条约和示范法、 欧盟著作权协调指令以及代表性国家有关“个人使用”的立法例进行考察,厘清著作权 法个人使用的立法现状及发展轨迹;第二,从关系价值论的角度,对个人使用在著作权 1 生态关系中的“公共”价值与“个人”价值进行考察。从哈贝马斯在政治学层面探讨的 “公共领域”(public sphere )概念出发,“公共领域”一词应放到更宽泛的范畴中加以 理解,它不仅指涉对政治性事务的公共商谈,还可用于市民文化生活的集体塑造。正是 个人使用“私域”这一有限的必要空间,推动着信息在社会文化交往与互动中产生“涟 漪”效应。个人使用在著作权生态关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公共”价值。同时,个 人使用在个人表达自由和私域自治等两个层面还有着重要的“个人”价值。此外,在对 个人使用进行价值考察时,不能脱离著作权生态关系。著作权人和使用者都是著作权关 系的主体和参与者。就著作权人实现作品价值而言,应放在与他人及整个社会关系的联 系和比较中加以衡量。在著作权生态关系中,法律不能过度延伸著作权人“财产自由” 的个人价值欲求。第三,在立法例梳理及价值考察的基础上,对个人使用进行界定。综 合对“personal use ”、“private use ”的辨析以及个人使用定义的几种观点评述,个人使 用的概念可以从主体、使用范围、使用目的及影响、使用类型等四个方面来界定。在确 立个人使用的使用类型时,应从社会实践与规范意义这两个层面加以区分。规范意义上 的个人使用,主要是指自然人为了不具商业性的本人目的及与关系密切的亲友在家庭或 类似家庭范围内使用的目的,对作品实施的复制行为以及翻译、改编等演绎行为。 第二章主要论述数字技术发展中的个人使用困境以及技术发展与个人使用困境之 间的关系。数字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有效推动信息在公众之间的 自由传播,另一方面使著作权侵权行为由职业转变成非职业特征,呈现大众化的蔓延趋 势。对作品使用行为的侵权定位时,不应过度夸大数字环境个人使用对著作权人利益的 消极影响,真正对著作权人的利益造成实质性影响的应是未经授权的作品传播行为。相 反,数字技术却史无前例地为人所左右,控制着公众对信息的接触与交往自由。在数字 环境下,由于技术控制下的作品拟物

文档评论(0)

hblybd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