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上地幔结构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部地壳和上地幔探测 人工地震方法是探测深部地壳和上地幔结构和物理性质的重要手段。通过人工的手段,在某一点爆炸或组合可控震源激发形成地震波场,布设一条或者几条测线,观测地下界面的反射波和折射波或者梯度层中的回折波,研究这些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就可以推断深部地壳上地幔的结构和物理性质。这种人工地震探测方法也称为深地震测深(Deep Seismic Sounding)。 深地震测深 深地震测深的深部范围是深度几十千米之内的岩石圈。它可以划分被深大断裂分割的地壳内部结构不同的地段,查明结晶基底构造与地壳下伏层构造之间的联系,研究沉积层内的隆起相对于结晶基底表面的偏移规律等。其工作方法可采用折射波法或反射波法。由于勘测深度比针对浅层上部地壳的地震勘探要大,爆炸点到接收点的距离可达上千千米,所以要用大炸药量。 一、波速分布的确定 (一)H-W法 一、波速分布的确定 (一)H-W法 一、波速分布的确定 (二)x2-t2法 地壳上地幔结构 一、莫霍不连续面的性质 二、地壳分层结构 三、地壳与上地幔低速层;大陆内部结构的多层性、层间活动性及非耦合性 四、大陆地壳结构 五、大洋地壳结构 中国地震分布与构造应力场 二、构造 应力场 * 按测线长度不同分为三种类型: 1.近垂直地震反射剖面 测线长度为5~10km甚至更短,主要是观测炮点周围的近垂直反射波。这种剖面对地下纵向和横向的构造都比较敏感,但是由于近垂直反射波能量比较弱,在记录图上往往被干扰波淹没掉,震相不易识别跟踪。主要观测莫霍界面的反射波PmP,以及壳内的阻抗界面。 2.广角反射剖面 在距炮点60~200km范围内布设测线。在这段距离内,能观测到莫霍不连续面上全反射波。莫霍面上下波阻抗差异显著,其上得反射波能量强,在地震记录上震相容易识别。但是由于波的传播路径长,广角反射剖面反映的是较大范围内地壳结构的平均性质,以及提供莫霍面的有关信息。 3.折射剖面 在距炮点150~300km范围内布设测线。在盲区外布置测点,接收来自上地幔顶部的回折波(折射波)Pn。 t2 x2 b y=ku+b 二、深部界面的绘制 (一)根据反射波时距曲线绘制界面 1、交点法 2、均匀介质的t0法 (二)折射绘制界面 1、相遇时距曲线法 2、差数时距曲线法 至少有三种类型: 1.稳定地盾区发育尖锐间断面; 2.大陆裂谷和洋中脊速度出现阶梯状或 梯度状向下增加,表现为莫霍层; 3.褶皱造山带发育高低速层状叠置或高 低速梯度叠置; 莫霍性质的三种类型 华北地块 地壳结构 5+km深度速度平面分布 我国西部岩石圈速度结构 中国西部层析成像 27+km深度速度平面分布 50+km深度速度平面分布 中国西部层析成像 中国西部层析成像 71km深度速度平面分布 120km深度速度平面分布 中国西部层析成像 中国西部层析成像 171km深度速度平面分布 西昆仑—西塔里木剖面速度分布 中国西部层析成像 中国西部层析成像 东昆仑—西天山剖面速度分布 阿尔金—准噶尔剖面速度分布 中国西部层析成像 中国西部层析成像 东部南北向剖面速度分布(过祁连山95°E) 上地幔低阻层变浅区 上地幔低阻层变深区 中国大陆上地幔低阻层深度图 Seismic Tomography profile along 105°E *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