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结果整理: 理论依据: t时刻: Δh dt dh dVe= - adh dVo=kiAdt=k (Δh/L)Adt dVe=dVo 流入量: 流出量: 连续性条件: -adh =k (Δh/L)Adt 选择几组Δh1, Δh2, t ,计算相应的k,取平均值 土样 A t=t1 ?h1 t=t2 ?h2 L Q 水头 测管 开关 a ?h dh t t+dt 三. 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室内试验方法2—变水头试验法 野外测定方法-抽水试验和注水试验法 优点:可获得现场较为可靠的平均渗透系数 地下水位≈测压管水面 井 抽水量Q r1 r r2 dh dr h1 h h2 不透水层 观察井 A=2πrh i=dh/dr 缺点:费用较高,耗时较长 实验方法: 理论依据: 积分 §3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 三. 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2.影响因素 粒径大小及级配 孔隙比 矿物成分 结构 饱和度(含气量) 水的动力粘滞系数 §3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 三. 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 粒径大小及级配:是土中孔隙直径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由粗颗粒形成的大孔隙可被细颗粒充填,故土体孔隙的大小一般由细颗粒所控制。 (1)土粒特性的影响 孔隙比:是单位土体中孔隙体积的直接度量;对于砂性土,渗透系数k一般随孔隙比e增大而增大。 矿物成分:对粘性土,影响颗粒的表面力;不同粘土矿物之间渗透系数相差极大,其渗透性大小的次序为高岭石伊里石蒙脱石;塑性指数Ip综合反映土的颗粒大小和矿物成份,常是渗透系数的参数。 结构:影响孔隙的构成和方向性,对粘性土影响更大;在宏观构造上,天然沉积层状粘性土层,常使得 k水平﹥ k垂直;在微观结构上,当孔隙比相同时,凝聚结构将比分散结构具有更大的透水性。 三. 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 饱和度 sr(%) 渗透系数k(10-3cm/s) 8 7 6 5 4 3 2 80 90 100 饱和度的影响 流体粘滞性的影响 温度高 粘滞性低 渗透系数大 封闭气泡对k影响很大,可减少有效渗透面积,还可以堵塞孔隙的通道 (2)流体特性的影响 三. 渗透系数的测定及影响因素 等效渗透系数 确立各层的km 考虑渗流方向 天然土层多呈层状 §3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 四.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 * * H1 H2 H3 H Δh k1 k2 k3 x z q1x q3x q2x L 四.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 1 1 2 2 不透水层 水平渗流 条件: 等效渗透系数: qx=vxH=kxiH Σqmx=ΣkmimHm * H1 H2 H3 H Δh k1 k2 k3 x z 竖直渗流: v 承压水 条件: 等效渗透系数: 四.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 算例 按层厚加权平均,由较大值控制 倒数按层厚加权平均,由较小值控制 §3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 四.层状地基的等效渗透系数 * * §3 土的渗透性和渗流 * 二维渗流与流网 工程上遇到的渗流问题,常常属于边界条件复杂一些的二维或三维渗流问题。例如闸坝下透水地基的渗流,以及土坝坝身的渗流等,其流线都是弯曲的,不能再视为一维渗流。 为了求解和评价渗流在地基或坝体中是否造成有害的影响,需要知道整个渗流场中各处的测管水头、渗透坡降和渗流速度。通常按平面渗流问题处理。 * 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单位时间流入单元的水量: 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单位时间内流出单元的水量: 连续性条件: dx dz vx vz x z 二维渗流方程 * 对于各向同性的均质土,kx=ky,则上式可表示为: 即为著名的拉普拉斯(Laplace)方程。该方程描述了渗流场内部的测管水头h 的分布,是平面稳定渗流的基本方程式。通过求解一定边界条件下的拉普拉斯方程,即可求得该条件下的渗流场。 一、平面渗流的基本方程 连续性条件 达西定律 * 边界条件 透水层 不透水层 基坑 板桩墙 水头边界条件:首尾等水头线 1 2 流速边界条件:边界流线 3 其它边界条件:渗出面、自由水面 1 1 2 2 装置:如图 条件: h,A,L=const , 一维流 解得 h=A1z+A2 由土层1边界条件: z=0 , h=h1 Z=H1 ,h=h2 A2=h1 h2=A1H1+h1 或 h=A1z+A2 h2=A1H1+h1 h=A1z+A2 A2=h1 (0≤z≤H1) h=A1z+A2 (前 3-28式) 由土层2边界条件: z=H1 , h=h2 z=H1+ H2 , h=0 0=A1(H1+H2)+(h2-A1H1) 或 A2=h2-A1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妈妈我要亲亲你.pptx VIP
-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气候(第三课时)课件湘教版.ppt VIP
- 第十三讲先锋队与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第十四讲新中国与中华民族的新纪元(1949—2012)-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大讲堂课件+第十五讲新时代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pptx VIP
- 第八讲共奉中国与中华民族内聚发展(辽宋夏金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大讲堂课件+第九讲混一南北与中华民族大统合(元朝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家大讲堂课件.pptx VIP
- 最新最新版糖尿病防治指南课件.pptx VIP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2第二讲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pptx VIP
- 城市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气候(第1课时).ppt VIP
-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班会(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中主题班会优质课件.pptx VIP
- 妈妈我要亲亲你1.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