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要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质工程学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危害和治理方法 姓 名 : 査戎 学 号 : 院 系 : 能源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完成日期:2014.10.18 0.引言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湖泊富营养化现象己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是因水体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而导致的一种水体效应,主要表现有水中某些藻类和大型水生植物异常增殖,水生生物种群单一化及水质变坏等,水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是自养型生物(浮游藻类)在水体中建立优势的过程,包含着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物理变化,与水质化学、水体物理性状、湖泊形态和底质,以及气象、地理等众多因素有关。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发生在湖泊、河口、海湾等流动缓慢且水体更新时间较长的水域.我国的这种水体现象比较严重.淡水水域中,50%以上的湖泊、30%以上的大型水库都出现过水体富营养化(也称作“水华”),其中以太湖、巢湖和滇池尤为严重.而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也称为“赤潮”)也不容乐观,20世纪80年代前,只有渤海发生过较多的赤潮;进入90年代后,东海成为赤潮发生最为频繁的海域;到了21世纪,除南海外,其他海域都频频爆发大而积的赤潮.这种现象正朝着频率提高、而积增大、损失加大的趋势发展. 1.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因为水体中含有的氮、磷等可供藻类利用的营养物质较多造成的,而氮、磷等营养物质来源较为复杂,既有内源又有外源,既有点源又有非点源.对国内外不同区域水体的考察表明:不论营养物质来源于何处,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这其中既有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有人为因素的作用。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随着工农业生产大规模的迅速发展,“城市化”现象愈加明显,使得不断增加的人口,集中在一些水源丰富的特定地区。人口集中的城市排放出的大量含有氮、磷营养物质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废水流入湖泊、河流和水库,增加了这些水体的营养物质的负荷量。同时,在农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的化学肥料和牲畜粪也逐年增加,经过雨水冲刷和渗透,一定数量的植物营养物质以面源的形式最终输送到水体中。据估计,农业地区输出的总磷可达森林地区输出量的10倍以上,而城市径流中的总磷量又是农业集水区径流量的7倍左右。 1.1自然因素 营养物质是引起富营养化的决定性因素,除此之外,水文条件,如水体的深度、流速、循环周期、所处地质环境与气候环境的性质等,都可能是导致富营养化问题产生的因素,并且这些因素往往交互作用,共同促进富营养化的生成. 水体深度越浅,阳光透过性越好,水体含氧量也越高,温度适宜,可以满足藻类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阳光、氧气和温度要求;因此,浅水湖泊相对于深水湖泊,更容易产生富营养化问题.而水体的流速越慢,其水循环周期越长,更新速度越慢,流入水体的营养物更易在输出之前沉积在水底.大量营养物质的沉积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而这种状况一旦出现,就很难恢复.这也是为什么水体富营养化总是发生在湖泊、河口和海湾处的重要原因. 除水体自身的特征外,水体周围的地质环境也可能增加水体富营养化的倾向.如我国的巢湖周围有磷矿分布区,蕴藏着丰富的磷灰石资源,其中所含的磷会随着地表水或地下水而进入到巢湖中,使得巢湖的自然本底磷浓度非常高,具备了易富营养化的背景基础.美国伊利湖的营养物质也是主要来源于流域内含磷的土壤和岩石. 适宜的气候条件也会使水体具有易富营养化的性质.在适宜的温度、充足的光照条件下,藻类的繁殖速度会大大增加.在澳大利亚,富营养化是一个长期和普遍的问题,较高的温度等特殊的环境特征就是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诱因.我国巢湖的气候条件也很适宜藻类繁殖. 1.2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使得水体具有易富营养化的特征,但是从对富营养化水体的调查看,人为因素比自然因素的作用更为重要.如果没有人为因素的存在,即使水体因为自然因素具有易富营养化的特征,也不一定会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 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向水体中输入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造成水体氮、磷含量超过引发富营养化的底限.过量的氮和磷主要来源于未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的粪便及化肥等,其中化肥是最大的污染源.另外,水体周围地理特征的人为改变,也会为富营养化的产生创造条件.由于大坝、水闸的建造,使水体的更新速度和自净能力降低,增强了富营养化的可能性. 我国的滇池和巢湖曾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三峡大坝已经建成,上游一些水域的流速迅速降低,建议有关部门从现在开始,密切关注其中的营养物质输

文档评论(0)

x551116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