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用药 前言 肾脏在物质的排泄、体液的控制、电解质平衡以及激素内环境的稳定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 肾脏也是体内特别易受到药物毒性影响的器官之一。药物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毒性或者免疫学的影响,对肾脏产生损害。 如果通过肾脏药物浓度相对较高,肾组织要接受大量的药物及代谢产物,加重了肾脏的负担,从而造成肾脏损害。 肾脏易发生药物损伤的原因 (一)肾脏是体内各器官中血流最丰富者 每分钟流经肾脏的血液占心搏量的25%,而肾脏只占体重的0.4% (二)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积很大 约1.5平方米,增加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小球上沉积的机会 (三)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面积很大 药物与肾小管的作用机会增加 (四)肾脏耗氧量大 肾小管分泌是主动转运过程 肾脏易发生药物损伤的原因 (五)肾髓质中对流浓缩系统的作用 肾小管液中药物浓度随小管液的浓缩大大升高。 (六)肾功能衰竭致药物半衰期延长 药在体内蓄积引起肾中毒病变。 (七) 低蛋白血症,使循环中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加 药物从肾脏的排泄量增加,亦增加了肾损害的机会 (八)肾血流量不足的影响 一些药物极容易引起肾血流动力学异常,如ACEI、NSAIDs、甘露醇、显影剂等。过度利尿脱水。 肾脏易发生药物损伤的原因 (九) 老年人肾储备力减退 常已存在潜伏的肾病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或糖尿病等)。 (十)肾内的一些酶将药物降解为有肾毒性的产物。 例如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等 (十一)肾有酸化功能,尿pH较低,一些药物易沉淀析出。 例如氨甲碟呤、磺胺类药物等 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病机制 肾缺血导致循环血容量减少和(或)肾血流量下降; 直接肾毒性损伤肾小管上皮,通常与剂量及疗程相关,有诱因时一般剂量也可致病; 肾小管梗阻:由药物代谢产物形成结晶成分所致; 免疫反应I一Ⅳ型变态反应(I、Ⅲ型较常见),药物抗原(包括其有效成分或代谢产物、赋形剂及杂质等)多为半抗原,与体内组织或蛋白结合成为全抗原而诱发免疫反应,多与药物剂量不相关。 肾功不全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A.影响药物吸收: 体液中尿素氮增加、胃PH升高 恶心、呕吐、腹泻 影响口服药物吸收 肌肉、组织水肿 肌注药物吸收延迟。 肾功不全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B.影响药物分布: 肾衰 白蛋白丢失、摄入减少 血浆白蛋白下降 活性的游离药物浓度增高 肾功不全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C.影响药物代谢: 肾衰 代谢产物排泄受阻 毒素潴留 生物酶活性受影响(特别是肝微粒体酶系) 影响药物代谢 肾衰 肾性贫血 组织供氧减少 影响药物氧化反应、代谢 肾功不全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D.影响药物排泄: a主要以原型排泄的药物 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b活性或毒性代谢产物主要经排泄的药物 减量给药 c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从体内清除、仅15%以下以原型由肾排泄的药物 常用剂量 肾功不全患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 小结 口服、肌注药物可能吸收下降 更改给药方式 例:强的松po 甲基强的松龙ivgtt 游离药物可能增加 静脉药物 代谢可能减慢 减量或延长间隔 排泄可能减慢 具体方式可以通过公式计算Ccr或GFR再进行调整! 肾功不全时药物剂量的调整方法 药物以原型为主由肾排泄者 药物不以原型为主经肾排泄 肾功能减退程度的估计表 计算血清肌酐值的Cockoroft与Gault公式 药物以原型为主由肾排泄者 肾功能不全时调整药物剂量的方法有二 ①给常规剂量,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 ②减小剂量,给药的间隔时间不变。 测定或以血清肌酐值估计病人的肌酐清除率(Ccr),再以下列公式计算用药剂量或用药间隔时间 药物以原型为主由肾排泄者 DREM(dosing in renopathy by easy-to-use multipliers)算式 病人给药间隔时间(小时) =常规间隔时间×(正常Ccr /病人Ccr ) 病人用药剂量=常规剂量×(正常Ccr /病人Ccr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