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讲解.ppt

第5讲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地球表面形态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真题2】(2011·江苏)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1中abcd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2)题。 (1)图1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 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 (2)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是(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C D 【思维过程】 (1)根据岩层弯曲情况和是否断裂并出现位移情况可知,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背斜、向斜和断层。 (2)图2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从图中可知甲侧记录稀疏、乙侧记录密集、从甲到乙越来越密集,则可知该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慢,说明在乙侧坡度增大了,为上坡,而在甲地为下坡速度快,即与图2相对应的剖面图是d图。  例题.(2008·上海)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图中,陡崖出现在___处。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__,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___,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_____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 背斜 向斜 断层 丙  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  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 ④ ② ①  地质构造的判读与应用 地质构造的判读: (1)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从形态上去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 规律技巧总结 (2)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断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2)利用背斜找油、气资源。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规律技巧总结 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选在向斜槽部。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背斜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因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易于开采。 规律技巧总结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接上)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背斜是隧洞的良好选址,因为是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规律技巧总结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岩层形状上表现为向下弯曲, 考点5 主要外力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见下表) 溶蚀 侵蚀 流 水 侵 蚀 风力 侵蚀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林仙境)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普遍(例:花岗 岩的球状风化) 分布地区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 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 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 壑纵横的地表形态(例:“红色沙 漠”、“石漠化”)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地貌形态 风化作用 侵 蚀 作 用 外力作用 滨海地带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