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甘肃省白哈思山拟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课程论文毕业设计.doc

甘肃省白哈思山拟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课程论文毕业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肃省白哈思山拟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课程论文毕业设计

自然保护区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论文题目: 甘肃省拟建哈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总体规划 (2014—2024年) 甘肃省林业局林业调查队 甘肃省白银市林业局 前 言 哈思山自然保护区拥有主要树种油松和云杉,云杉为多年生长绿乔木,栖息在海拔2,000米(6,600英尺)到3,800米(12,500英尺)的山区与河谷,抗寒区(Hardiness Zones)为6至7级区,自然环境中常聚生成广大的纯林,远望有如白云,故称云杉。油松别名短叶松、短叶马尾松、红皮松、东北黑松等,是原产于中国北部的一种松树,从辽宁西部到内蒙古和甘肃, 南到山东,河南和山西,以及朝鲜半岛北部。油松是中型常绿乔木,20-30米高,幼树树冠呈圆锥形,成年树树冠呈平顶。 同时,哈思山还是典型的水源涵养林,水源涵养林是调节、改善、水源流量和水质的一种防护林,简称水源林,是涵养水源、改善水文状况、调节区域水分循环、防止河流、湖泊、水库淤塞,以及保护可饮水水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林。 水源林可调节坡面径流,削减河川汛期径流量;在蓄洪泄洪方面,减少径流泥沙含量,防止水库、湖泊淤积;在水源调节方面,调节地下径流,增加河川枯水期径流量;并且在改善净化水质和调节气候方面具有巨大功效。同时,由于水源涵养林给生物种群创造了生活和繁衍的条件,使种类繁多的野生动物得以生存,所以水源涵养林本身也是动物的良好栖息地。哈思山作为甘肃省面积较大的水源涵养林,已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加之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落实,这片绿色应得到有效保护,并不断拓展延伸。 加强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森林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状况的需要,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因此,保护了森林就保护了人类自己。为此,2014年5月16日国办发出《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森林保护管理工作,维护森林功能。 为保护和恢复哈思山森林资源,特别是云杉和油松树种资源,甘肃省决定由林业部门牵头,争取在10年内将白银市靖远县哈思山地区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哈思山的主峰叫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山上有林,灌木林多在铁路沟、高家沟一带;大森林在松山、水磨沟、套子沟一带,多为天然次生林。哈思山山林区主要由哈思山、泰和山、雪山寺三部分组成,海拔2200米以下为灌木丛、草本植物。海拔2200米至2450米为纯油松林,再往上100米处为油松、云杉混交林最上面是纯云杉林。1959年建哈思山林场,林地面积不断扩大,现有面积11.9万亩。有天然林2.8万亩,人造林1.7万亩,以油松林、侧柏为主,森林覆盖率达53%。 此规划编制工作的完成,得益于该规划领导小组的悉心指导下,规划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同时向提供资料以及其它帮助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和水平所限,不足与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专家和同仁不吝指正,以使该规划臻于完美。 规划组 二〇一四年十月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总论 ………………………………………………………………………1 1.1规划背景 ………………………………………………………………………1 1.2规划依据 ………………………………………………………………………2 1.3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3 1.4规划期限 ………………………………………………………………………3 第二章 基本概况 …………………………………………………………………4 2.1地理位置与范围 ………………………………………………………………4 2.2自然条件 ………………………………………………………………………4 2.3社会经济状况 …………………………………………………………………6 第三章 现状及评价 ………………………………………………………………8 3.1资源现状 ………………………………………………………………………8 3.2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12 3.3保护区效益评价 ………………………………………………………………14 3.4保护价值 ………………………………………………………………………24 3.5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15 第四章 总体布局 …………………………………………………………………16 4.1性质和保护对象 ………………………………………………………………16 4.2规划目标 ………………………………………………………………………17 4

文档评论(0)

海纳百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