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南昌大学固废课程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 题 目: 6万人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 学 院: 目录 课程设计目的 1 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2 设计说明书 3 一、设计概况 3 二、设计依据 4 三、转运站的选址 4 3.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要求 4 3.2转运站不应设地区 4 3.3运输条件 5 四、生活垃圾转运站设计要点 5 设计计算书 6 一、转运规模的确定 6 1.1 转运规模的划分 6 1.2转运站规模的计算方法 7 1.3转运规模的确定 8 二、垃圾中转站工艺方案的选择及设备 8 2.1 垃圾转运站类型 8 2.2转运单元数的确定 9 (一)单元数的要求 9 (二)单元数的计算 9 2.3转运车辆数的设计 10 2.4装载容器数量的设计 10 2.5其他设施 11 三、转运站建设项目标准 11 3.1 转运站面积 12 3.2 劳动定员 12 3.3 投资估算指标 13 设计小结 13 参考资料 14 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课程理论知识,并能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本设计为6万人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设计加深理解和巩固《》所讲授的内容。 6万人规模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计: 转运站服务人口及范围:某城市拟为一新建的大型住宅小区建设一座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该小区人口规模为6万人(未来20年小区人口规模不变)。根据国内同类城市的经验,小区人均垃圾日产生量为1.0kg/人·天。该转运站距离该城市生活垃圾处置场的距离约为30公里。 课程设计要求 1.运转站设计要求: (1)根据规范要求确定转运站规模; (2)确定转运的运转单元数及进行设备选型(包括压实设备及运转车辆); (3)确定转运站的占地面积,并对转运站进行平面布置,绘制转运站平面,布置图。 2.设计文件要求 (1)设计依据 (2)转运站转运规模的确定 (3)生活垃圾转运站选址要求 (4)转运站转运压缩工艺及主要设备 (5)转运站基建、辅助工程及总平面布置(附总平面布置图一张)。 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概况 近2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城市的发展却不平衡,特别是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城市生活垃圾对市容景观的破坏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已相当严重。目前,全国城市常住人口已超过3亿,还有相当多的流动人口。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约1.5亿t,并以近10%的速度递增。由于历史欠帐多,各城市普遍缺乏符合标?准的处置设施,年复一年地将生活垃圾裸露堆放在郊区。有的城市长期向河流、湖泊、坑塘倾倒垃圾。没有污染防治设施的垃圾场,就是一个个包围城市的污染源,对大气、地下水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大部分垃圾堆放场连防扬散的铁丝网都没有,周围遍地都是被人们称为白色污染的塑料袋。这与市区宽阔的街道、林立的大厦形成强烈的反差。如果把环境因素?考虑在内,国内许多“现代化”城市与真正的现代化还有很大差距。 随着垃圾比重的减轻,运输距离的增加,垃圾的压缩转运是城市必须考虑的问题。传统的垃圾运输方式使运输车额定载重量空耗,据测定5t级的自卸车只能装载2.4t左右的垃圾,少数仅载0.5~0.6t,冬季还存在垃圾在箱内冻结的情况,造成垃圾倾倒不彻底,严重影响垃圾清运效率。这样完成相同的运量只有不断增加车数量或加班次,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因此各城市都希望能建设新的、先进的、高效的垃圾转运站。 按照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转运站作为垃圾处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城市环境卫生,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状况,减少生活垃圾运输费用,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并为垃圾无害化处理提供服务。? 二、设计依据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17—2009) 《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第十册 垃圾处理工程 (HGZ47-110-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 《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GJJ47-2006) 《工业企业总评面设计规范》(建标[1993]730 号) 三、转运站的选址 3.1转运站选址应

文档评论(0)

四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