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卒中致共济失调康复治疗研究 脑卒中致共济失调的特点 脑血管病所致。 有不同的解剖特点。 多为小脑卒中或(和)与之有联系的纤维束以及脑组织受损导致。 丘脑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研究目的 促进脑卒中致共济失调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用于脑卒中致共济失调患者运动能力的康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评价卒中后共济失调综合康复训练法的疗效。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 均为首次发病 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共济失调 意识清楚,生命体征稳定 肌力3级以上 排除标准:有明显智力障碍、意识障碍及严重并发症(心、肺、肝、肾等)患者。 研究对象—分组 经头颅CT或MRI明确诊断伴有共济失调的脑卒中患者; 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2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期、原发病及协调平衡功能评分等均无显著性意义。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 治疗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46 ~75岁,平均61.5岁。小脑出血10例,小脑梗死27例;丘脑梗死8例,丘脑出血5例;桥脑梗死4例;额顶叶出血1例、额顶叶梗死1例;内囊后肢共济失调型轻偏瘫4例。 对照组62例,男37例,女25例,年龄47~71岁,平均61.5岁。小脑出血12例,小脑梗死29例;丘脑梗死8例,丘脑出血4例;桥脑梗死5例;额顶叶出血1例、梗死2例;共济失调型轻偏瘫3例。 研究对象—临床表现 步态共济失调58例 躯干平衡障碍36例 下肢共济失调51例 上肢共济失调46例 眼球震颤12例 眩晕25例 眼球运动受限或扫视运动缓慢5例 言语障碍19例。 研究方法—治疗方法 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出院后随访三月; 治疗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同对照组,病情稳定后,即开始卒中后共济失调综合康复训练,根据每个患者不同共济障碍点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由康复治疗师“一对一”负责,2次/d,30~60min/次,平均训练疗程3个月。 研究方法 ——综合康复训练法 对于一个共济失调患者而言,平衡感觉的建立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任何动作都是有赖于中枢神经的协调。共济失调患者恰恰是平衡协调障碍,所以导致各种症状。 我们通过脑卒中病灶解剖特点设计并应用脑卒中后共济失调综合康复训练法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和协调障碍。 治疗设备: 治疗床、治疗凳、治疗桌、体操球、跑步机、皮球、扑克、哑铃、沙袋、脑电仿生电刺激仪等 训练内容: 包括PT训练、OT训练、ST 训练、体能训练、物理治疗。 PT训练:主要有稳定协调性训练、走跑步机、捡扑克、够扑克、爬、踏步、负重练习、手膝位等。 OT训练:主要有球类练习、生活技能练习、精细动作练习等。 ST训练:主要有发音训练、音量练习、有声阅读等。 体能训练:主要有哑铃练习、蹲起练习、仰卧起坐等。 物理治疗:主要是采取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仪进行后颈部治疗。 训练的强度 PT训练: 稳定性训练练习,每个训练日早晚各一次,一次30分钟; 走跑步机每个训练日早晚各一次,一次1200米左右,速度在3公里/小时(所谓的3.0); 踏步训练;5组,一组50次,每个训练日2次; 行走练习:直线走、倒走、侧走、闭目走 、八字走 ,一次15分钟,一日2次; 负重训练:以沙袋作重物分别在踝关节、腕关节、腰部负重练习,每日2次,每次20分钟,使感觉强化,减轻运动失调。 OT训练: 生活中练习: 捡扑克每个训练日一次,一次进行3组,一组18张扑克牌;够扑克每个训练日一次,一次3组,一组18张扑克牌; 拍皮球,接、传球,一次15分钟,一日2次; 生活技能练习:主要是融汇于生活当中,如系钮扣、洗脸、喝水、夹花生米等练习,每日3次,每次10分钟; 精细动作练习:分别指指对捏、插木棒于盘、由大到小指圈等,每日2次,每次每项10分钟。 ST训练: 除了日常交流以外,呼气和用手在上腹加压以助呼气训练,每个训练日一次10分钟,每日2次; “啊”发音训练每个训练日一次5分钟,每日2次; 每个训练日朗读一次报纸,一次进行20分钟左右,一日2次: 唱歌训练一次10分钟,每日2次。 体能训练: 哑铃(每个重量为0.5-1.5KG)练习每个训练日一次,一次进行3组(横拉、侧拉、交替拉),一组15次; 蹲起练习每个训练日一次,一次进行2组,一组15次; 仰卧起坐每个训练日一次,一次40个。 物理治疗: 每日一次,一次40分钟(15天为一个疗程)。 训练方法 稳定性训练、 协调性训练、 眩晕及眼球运动障碍的训练、 言语障碍的康复训练。 稳定性训练: 改善坐位的姿势稳定 ①让患者坐在低的治疗床上,背部不支持,足平放地板上,手扶前方桌上,让他伸展脊柱、前倾骨盆,同时尝试用视固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