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山东艺术学院.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山东艺术学院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彭 丽 前 言 教学目的 较为深入的了解中国音乐在20世纪以来的发展状况,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教学内容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840~1949。 教材:《中国音乐通史简编》   教学时间:一学期,每周二学时。 考试:听、写、唱等综合。 课堂要求 概 述 一、历史分期: (一)中国古代与近现代的分界点: 1、以1840“鸦片战争”为界。 2、以1912.1.1南京政府成立为界。 (二) 近现代与当代的分期有两种: 1、1840-1919-1949- 。 2、1840-1949- 。 概 述 二、本世纪上半叶历史发展的特点 1、社会转型期 2、战争频繁 3、中西文化的交流兴盛期 三、本时期音乐历史发展的特点 1、中西音乐交流的延续 2、音乐与战争关系密切 3、音乐在社会上地位正在提高 4、音乐与政治关系紧密 第一章 “五四”前的音乐发展情况 第一节 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传统音乐一般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一般认为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民族民间音乐。这里主要介绍戏曲、说唱、民歌、民族器乐四方面在近代的新发展 一、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包括声乐与器乐。声乐是唱腔和念白,器乐包括不同组合的小型管弦乐(文场)和打击乐(武场)。 1、旧剧改革 2、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 二、说唱音乐 一般分五类: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 1、犁铧大鼓(山东) 北口:赫老凤, 南口:王小玉姊妹 2、京韵大鼓 刘宝全、白云鹏等人为代表。 3、苏州评弹 早期有陈、俞、马调。 之后是夏调,高弹响唱,快弹慢唱。 三、四十年代,祁调、蒋调、徐调。 此外,又有杨调、“丽调”等。 三、民歌与民间歌舞 多是反映现实生活,新时期出现了新民歌。 四、传统器乐 1、民间社团 (1) 天韵社。存时稍长,吴畹卿历任社长。 (2) 大同乐会。1920年成立于上海,创办人郑觐文。贡献:〈1〉挖掘整理古乐器。〈2〉对现存乐器的改良。组成乐队的构想源自西方体制,分吹管、拉弦、弹拨、打击。〈3〉挖掘整理古乐。如:《春江花月夜》、《月儿高》。 2、广东音乐的发展 原是粤剧过场音乐,当地人叫“粤曲”,早期以琵琶为主,20年代初以高胡为主。 代表人物: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丘鹤寿、何泽民(艺名何大傻)、易剑泉等等。 代表作品: 《旱天雷》 《雨打芭蕉》《赛龙夺锦》《平湖秋月》《步步高》《下山虎》 《蕉石鸣琴》《娱乐升平》等。 瞎子阿炳及其音乐 第二节 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 产生背景 基本内容 艺术形式 代表性音乐家: 沈心工、李叔同 乐歌内容及旋律 大部分乐歌反映了“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要求;宣传西方近代文明;宣传妇女解放思想;反映学生生活及思想情感等。 学堂乐歌多是填词歌曲。 旋律来源 采用欧美各国音乐曲调 采用日本歌调 采用中国歌调 中国音乐家自创曲调 代表作品 《中国男儿》 石更作词,旋律采用日本创作歌曲《学生宿舍的旧吊桶》,小山作之助(1863~1927)作曲,发表于1903。 20、30年代被重新填词,名为《工农兵联合起来》,广泛传唱。 学堂乐歌代表人物及作品 沈心工(1870-1947) 上海人,1902年留学日本,考察音乐教育。创设了我国较早的乐歌课,编写了大量乐歌,流传广泛。 代表作:《体操》、《竹马》、《黄河》、《铁匠》等。 学堂乐歌代表人物及作品 李叔同(1880-1942) 我国近代音乐、美术、戏剧艺术的先驱者,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主要从事艺术教育。 中年皈依佛门,法名演音,号弘一,律宗高僧。 作有70余首乐歌,如《送别》(《梦见家和母亲》)、《隋堤柳》(《戴西·贝儿》)、 《春游》等。 * * * * * * * * * * 民间艺人华彦钧 也叫“瞎子阿炳”(1893?~1950),江苏无锡人。 作品: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及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 (1870~1947) (1880~1942)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