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课件详解.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 绪论 1什么是语文课程教学与教学论2研究的对象 3研究的方法 4性质 5三大家: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的著作及理论 《新课标》新在哪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第三章 1语文的得名 语文课程的性质 目标体系(一个核心、三个维度、五个方面) 第四章 语文教材定义 语文教材的功能(重点) 语文新教材的特点(重点) 新教材的使用(重点) 第五章 语文教材方法(常用的方法) 新方法(钱梦龙、魏书生) 自主合作探究式(重点) 第六章 阅读的定义 阅读的能力 中的甘老师的五步三课“反刍式”单元教学法 导入的定义 第七章 新课标作文教学理念 话题作文定义 作文的批改原则 作文的训练方式 第八章 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 综合性学习的内涵、特点 口语交际训练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九章语文课程测试与评价 没什么重点 第十章 语文教师的素养 新课标改下教师角色(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研究者)填空 绪论 教学目的:认识学科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掌握学科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研究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对学科有一个初步而完整的印象。 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定义:研究中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现象,揭示教育教学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理论学科,是高师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学科意义:学习必要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新课改与研究动态,掌握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技巧,训练语文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毕业后能胜任工作作好充分准备。 研究对象(三大块):课程论、教学论、教师论 课程论:研究为何教学和教学什么,包括语文教程的性质、目的、内容、教学原则、方法、过程等。 教学论:研究怎样教学,包括语文读写、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评价、贝壳、自学能力培养等。 教师论:研究什么人教学。 性质: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理论学科。(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 理论性:研究现象,揭示规律,上升为理论体系,而不仅是具体教学方法的经验总结。(除本学科外,开设语文教育心理学,班主任案例教学等。) 实践性:自觉联系实际如选教例来正式理论;应用于实践,开展微格教学训练、录像观摩、试讲、完成练习、写教案等;在实践中观察,去中小学进行教学实习、调查,听课,说课评课。 综合性: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语文学等密切联系 研究方法 A:观察调查法:观察法可分题目分阶段,但随意性大,要坚持做记录;调查法要拟定计划和问卷,展开调查,分析资料,写报告。 B:实验实证法:拟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研究和总结提升。 C:历史文献法:查找资料,推陈出新。 D:经验总结法 E:比较法:古今、新旧、中外。步骤有收集资料,找出比较点,寻求共同点揭示规律。 二,学科的历史发展 设科前(前语文、大语文教育) 古代——未单独设科,学校以语文学习基础,是熔政史哲经于一炉的综合教育。 原始——劳动号子,后一些神话传说,口耳相传的方式。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语文教育源头。 奴隶社会——有教师和学校(序、痒、学),内容为六艺。即礼(政、史、德)、乐(音乐、舞蹈、诗歌)、射、御、书、数。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但难实现。 封建社会——有浓厚的政治伦理色彩,以儒家思想为教育思想,是捧出来统治人民的思想。 教学内容:儒家经典 教学方法:师传生受,模仿经典 学习目的:“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升官发财,为巩固封建统治服务。” 没有专著,但有《学记》《论语》《朱子读书法》等。 张志公评价为:三大体系、三大经验、三大问题、四大弊端。 设科后(1904年后) 1、“教授法” 1897年,南洋公学师范院首开教授法,1902年钦定京师大学堂设师范馆,教育学中 各科教授法一章中涉及国文教授法。课件,处于萌芽阶段。因为:学科附于教育学,未独立;当时教师不重视,未普及。 2、“教学法” 五四后,陶行知,曾留学美国,学习杜威“实用主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主张做与学相结合)主张“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主张将教授法改为教育法,是划时代的大事。现在统一称为教学论(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 1924年,黎锦熙《新著国语教学法》是一教学法命名的第一步语教法专著。 3、“语文教材教法“ 1939年《师范学院分系必修及选修科目表施行要点》定名”学科教材及教法研究”;1949年师范院校相应开设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重视教材研究,增强了学科特色。 4、1978年后名称不断变化;文革时少有建树。易名为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原理、语文教学论(1986开始)、语文教育学等 5、“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简称“语文教学论”) 四个特点:研究的普遍性、研究的社会化、改革意识增强、国内外交流频繁 著名的教育学家: 吕叔湘:当代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语文作为课

文档评论(0)

糖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