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第四节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当然,我们并不指望能有一种揭示一切的研究方法,但“宽阔的论述必须是多学科的”。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3. 多学科研究法 除上述研究方法外,观察法、实验法、个案分析法、统计法、社会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也是常用的研究方法。 4. 其他研究法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返 回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 姓墨名翟,生卒约公元前468 ~前376年。 墨子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中都把教育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普遍的社会教化,一种是学校教育。 墨子从“兼爱”思想出发,认为天下之害的根源在于人们“不相爱” ;而要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民生幸福的“兼爱”社会,必须靠普遍的社会教化和专门的学校教育。 墨家学派以教义传道为已任,也正是旨在建功立业。通过教育,使天下的人们都懂得正义,从而自觉地献身于正义的事业,最终达到“大同”的理想社会。 返 回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人。 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说:孟轲“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名孔伋,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弟子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经由曾参传至子思,子思授徒讲学 ,其门人再传至孟轲。后人将子思、孟轲并称为思孟学派。 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其中思孟学派是影响最大的派别。由于孟 轲得孔子思想之嫡传,思孟学派又是儒学八派中最有影响的学派,对孔学贡献最大,故孟子 被尊称为仅次于“至圣”先师孔子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学说,生卒约公元前372年 ~前289年 返 回 关于人性本质问题,孟子提出人性善。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二是指人的善性是天生的“良知”、“良能”,是人性所固有,而不是外在影响或教育的结 果。他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认为普天下的人皆有良知、良能,“圣人,与我同类”;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由于“圣人先得我心所同然耳”。意思是说圣人只不过是先把人人都具有的善端加以扩充而已。 借此,孟子得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结论,并将其贯彻到教育实践和一切政治活动中。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孔子创办私学图 《学记》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已初步具备了“教育学的雏形”。《学记》辑于《礼记》之中,作者不祥,一般认为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2. 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吕叔湘手书《礼记·学记》 《学记》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末期,全篇1200字左右,篇幅虽短,内容却涉及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制度、教育教学原则、方法等许多方面, 是对先秦时期教育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2. 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之后,有许多教育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教育问题。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韩愈的教师论名著《师说》,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王守仁的儿童教育主张,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等都是中国优秀的教育学遗产。 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2. 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返 回 董仲舒 (公元前179年~前104年) 董仲舒,汉景帝时任博士。在《对武帝策》中,建议“兴太学,置五经博士”,为汉武帝所采纳。从此,确定了独尊儒学的地位。 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学说,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返 回 董仲舒在《对武帝策》中提出的文教政策基本上被汉武帝所采纳,对汉代及汉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和选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皆产生了深远影响。 董仲舒的文教政策理论基础是“天道任德教而不用刑罚”。从这一理论观点出发,他提出“治天下以教化为大务”的主张: “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