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御制白玉毬路(已排版带)要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金宫廷最显赫的御制完整玉带全球首现; 失传八百年后一代名器——毬路带首次真相大白; 蔡京、童贯、秦桧获得御赐的方团玉带首露真容; 目前中国唯一有史载记录的宋金宫廷御制玉带。 宾彦红??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夏日、长沙、午后,一阵电话铃声吵醒了我。接过电话一听,原来是一个颜姓古玩中间商打电话给我,说有十几片牌牌,老收藏家的,其早已去世,现儿子想卖掉。我心中一动,忙问:“牌牌上雕的什么纹”,“好象是一粒粒的鼓钉”,他回答。我一听即感失望,也就懒洋洋地回答:“好吧,那天看看”。   数日后,在颜先生的催促下,我们来到了位于河西的一所老房子。互相介绍后,房主拿出了一个小盒子,盒内用卫生纸层层叠叠包裹着十几片小玉片。他一边解开,一边介绍说:这是他父亲的祖传之物,但他也不知道叫什么。只听他父亲说过其祖上购自北京某大官僚,传说为某皇陵出土。他家原收藏了很多玉器字画,近些年都陆续卖掉了。近期他急需用钱,故想卖掉这些玉片。   我对他的话充耳不闻,只是一片片仔细上手观察。玉质很不错,通透坚硬,是和田玉籽料的。玉片的尺寸不大,但雕工、抛光一流,玻璃包桨闪烁,东西很开门。尤其其中一片土隔严重,出土品特征明显。只是其上雕琢的纹饰从未见过,似蒲纹又不似蒲纹。其玉共十四片,其中铊尾二片,其器型应是一付玉带。其纹饰令我很是疑惑,思忖良久,因东西开门老、器形也很开门,纹饰虽从未见过,我决定还是先买下来再说。但我首先问他,这玉片是否还有未拿出来的,他说没有了,一直都是这十四片。最后谈价,以双方满意的价格成交。这就是我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发现和收藏这副玉带的过程。 一:玉带辨伪   没有辨伪,对任何传世玉器的考证便失去了意义。   虽然这套玉带的纹饰在以前的玉带中从未见过,其名称也不知,但其老旧特征十分明显。因此,有鉴玉经验的人绝不会以纹饰从未见过为由武断地加以否认,而是仍会综合全面地鉴定。如有确凿证据能可靠确认东西为真品,它反而可能是一件奇器。   虽然玉带在购买之时,已进行了仔细的辨别。但时间毕竟仓促,需凭眼力和经验在短时间内做出决定。虽然它的老旧特征很开门,无须费心研鉴真假。但买回之后,我还是对它进行了长时间的、更加仔细的观察和辨伪。   玉带,共十四片,由长方形绔6,桃形绔6,圭形铊尾2件组成。玉质细腻莹润,玉色白中偏青,为很优质的和田玉料。但其中三块含有部分芝麻黑点状杂质。长方形绔宽度基本相同,长度有的约有二、三毫米差异。玉绔正面四周雕有阴刻边线,边线内球面状略凸起,凸起面雕琢有极其工整细密的蒲纹,做工绝对可媲美乾隆工。背面磨光得极其光润平整,四角各有一喇叭形孔透穿至玉绔正面,长约4.8cm,宽3.2cm,厚约0.55cm。桃形绔纹饰同上,仅透穿孔为2个。大小基本相同,绔长3.4cm,宽3.2cm,厚约0.55cm。圭形铊尾纹饰、穿孔同长方形绔,长5.4cm,宽3.2cm,厚约0.55 cm。   以上就是这套玉带的材质、器形、纹饰、尺寸等的大致情况。下面我们从材质、器形、纹饰和刀工、铊痕和打孔、抛光、沁色和包浆、神韵与时代气息等来一一辨伪。(一)材质辨伪   带板上手轻掂,手头不错,跟和田玉比重相当。玉绔正面略凸球面上的蒲纹工整细密,几近半球形的乳突生硬扎手。但整块带板手感仍平顺舒适,手感极佳。就近观察,玉质上佳、油润,脂份好,密度好,灯光侧打几无玉结构。玉质为开门的和田白玉是无任何疑义的,不多述。   (二)器形辨伪   玉器的器形为双铊尾玉束带型制,器形十分小巧精致,形制规整。其尺寸既没有唐带板厚实,与常见的明玉带相比,其尺寸又远为小巧。其矩形绔(长方绔)的型制从《古玉掇英》(傅嘉年著)一书(第218页)及各地出土玉带绔实物来看,其应为宋~明的型制,但明的矩形绔大得多。   其桃形绔从穿孔来看,应为桃尖向下的形式。与已知的辽金秋山桃形绔桃尖向下相同。如图二(1):白玉毬路带桃形绔,图二(2):金代桃尖向下的春水玉带绔:而与明代桃形绔桃尖向左或向右不同。故从这套玉带的器形来看,其可能为宋金玉带之型制。(三)纹饰和刀工辨伪   这套玉带的纹饰十分奇特,与目前全球已知传世或出土玉带纹饰均不相同,也从未见过。   其纹饰为在玉绔正面圆凸的弧形球面上以极其工整细密的刀法雕琢蒲纹。其三向线交会处形成的半球形乳突工整地排列在弧形的球面上,每粒大小相同,丝丝入扣,无隙败矩。玉绔四周再琢以阴线边框。如图三,图四(1),图四(2): 图三:弧形球面图 图四(1):白玉毬路带细部图一 图四(2):白玉毬路带细部图二 其刀工的精绝之处就在于:在弧形的球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