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略 -
第三讲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概略 张志京 主要内容 一、神权法思想与奴隶制法制 (一)神权法思想 (二)奴隶制法制的特点 二、儒家法律思想与封建制法制 (一)儒家法律思想 (二)封建制法制的特点 三、五权宪法思想与近代法制 (一)五权宪法思想 (二)近代法制的特点 一、神权法思想与奴隶制法制 (一)神权法思想 一般指利用宗教迷信进行统治的阶级,为了取得人们的拥护,把他们的权力说成是神所授予的,把体现他们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的一种法律思想。 1、夏商统治集团的“恭行天罚”观念 2、西周统治集团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观念 一、神权法思想与奴隶制法制 (二)奴隶制法制的特点 1、制定不公开的刑书,临事议制,以增加刑罚的威慑力; 2、礼和刑都包括在法的范畴之中,同时又相辅相成、交互为用; 3、法峻刑残,毁伤肢体的肉刑是其基本的刑罚手段; 4、假借神意,执行天罚,实行神明裁判。 二、儒家法律思想与封建制法制 (一)儒家法律思想 1、“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1)以“五伦”为中心,强调“正名分”(2)以家族为本位,强调“孝”、“忠”(3)以等级为基础,强调“别贵贱”。 二、儒家法律思想与封建制法制 (一)儒家法律思想 2、“为政以德”的德治论 (1)德刑并用,以刑辅德; (2)注重教化,以德去刑; (3)恤刑慎杀,先教后刑。 二、儒家法律思想与封建制法制 (一)儒家法律思想 3、“为政在人”的人治论 (1)圣贤决定礼治; (2)“身正”则“令行” 。 二、儒家法律思想与封建制法制 (二)封建制法制的特点 1、法自君出,君主立法; 2、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 3、公开确认良贱不平等的法律地位; 4、家族本位的伦理法治; 5、重刑轻民; 6、职官管理法自成体系; 7、天理、国法、人情的统一; 二、儒家法律思想与封建制法制 (二)封建制法制的特点 8、无讼是求,调解制度发达; 9、法典编纂体例上采用“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的形式; 10、制定法与判例法相互为用。 三、五权宪法思想与近代法制 (一)五权宪法思想 五权宪法是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对于宪法的创见,是孙中山的重要思想。于1906年12月2日始正式见诸文字。 五权宪法乃指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监察权、考试权,各自独立运作并互相监督制衡。 三、五权宪法思想与近代法制 (二)近代法制的特点 1、立法指导思想明确,强调中西结合; 2、重视立法,但未能实现真正的民主立法程序; 3、注重法律的全面制定,区分实体法与程序法,建立起了部门法体制; 三、五权宪法思想与近代法制 (二)近代法制的特点 4、法律内容上中西混合,既有传统的封建法制规范,又有移植而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法制内容; 5、立法与司法实践分离,司法实践严重落后于立法。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