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 述 腰椎管狭窄症(vertebral canal stenosis)从总体概念上来讲是指因组成椎管的骨性或纤维性组织异常,引起椎管内的有效容量减小,以致位于管道中的神经组织受压或刺激而产生功能障碍等的一系列症状。 形成狭窄压迫的具体组织有腰椎间盘膨出、椎弓、椎间关节、黄韧带肥厚、椎体滑脱等。 原发性椎管狭窄的病理解剖特点 (一)原发性腰椎椎管狭窄 原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主要是由于椎节在生长过程中发育不良所造成的.其中包括椎弓根变短、两侧椎弓根横径间距较近、两侧椎弓与棘突相交的夹角狭小,发育性椎板肥厚椎体后缘或小关节的骨质肥大或变异等,均属于此范畴。 原发性椎管狭窄的发生基础 继发性椎管狭窄的病理解剖特点 (二)继发性椎管狭窄 继发性椎管狭窄是指后天因素所造成的.包括黄韧带的肥厚(亦可为先天性,但少见)与松弛、椎体间关节的松动与脱位.椎间盘的突出与脱出、小关节突及椎体后缘的骨质增生等均属后天因素.其大多见于成年之后。医源性者是由于医疗后所产生的。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腰椎管狭窄症主要症状是行走时引起慢性的“坐骨神经痛”(腰痛、腿痛、麻木感)、神经性间歇跛行,并在反复加重、改善过程中缓慢进展; 但并无椎间盘脱出样剧烈的神经刺激或去神经症状; 也没有像脊椎转移癌及化脓性脊椎炎时安静状态下的剧烈疼痛。 神经性间歇跛行 神经性间歇跛行根据临床症状和狭窄状态分为三种类型。 ① 神经根型间歇跛行是以单一神经根障碍,与神经根分布一致的一侧下肢疼痛、麻木感为特征,大多数腰椎病均属此类。 ② 马尾型间歇跛行是全部马尾受到挤压,主诉双腿麻木,呈多神经根性障碍。常伴有会阴部感觉障碍及膀胱直肠障碍,但无疼痛为其特征。 ③ 混合型间歇跛行是神经根型与马尾型病变联合引起的障碍。 神经性间歇跛行病理生理学基础 上述临床症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下肢肌肉的舒缩使椎管内相应脊节的神经根部血管丛生理性充血,继而静脉淤血,使此处微循环受阻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 当稍许蹲下或坐、卧后.由于消除了肌肉活动的刺激来源,淤血的血管丛恢复常态,从而也使椎管恢复了正常的宽度,因此症状也随之减轻或消失。 神经性间歇跛行病理生理学基础 神经性间歇跛行病理生理学基础 神经性间歇跛行病理生理学基础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与主观症状相比通常客观检查阳性所见较少。 神经根型障碍时如同腰椎间盘脱出,有感觉障碍、肌力降低、下肢深部腱反射减弱等。 还有神经根刺激症状及去神经症状,对诊断障碍的位置有所帮助。 马尾型障碍时即使是安静时两侧跟腱反射通常均消失。如果安静时未引出跟腱反射,负荷试验下两侧跟腱反射也消失。 主诉与客观的矛盾病理生理学基础 此症状主要是由于临诊前的短暂休息及恢复前屈体位而使椎管内容积增加,内压也随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同时根管内静脉丛淤血的迅速恢复亦有助了消除症状。这种主诉与体检的不统一性,易误为“夸大主际”或“诈病”。 但在本病后期,由于各种附加固素,如合并椎间盘脱出、骨质增生和椎管内粘连等,可构成椎管内的持续性占位病变而有阳性体征出现;但有动力性加剧这一特征。 临床表现 腰部后伸受限及疼痛 指腰椎向后仰伸时患者诉说局部疼痛,并可放射至双侧或单侧下肢; 但是只要改变体位,如使身体前屈或蹲下,以及开步行走或骑车上路,症状则立即消失。 此种现象亦可称为姿势性跛行。 姿势性跛行病理生理学基础 此组症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管腔内有效间隙减小或消失之故。因为,当腰椎由中立位改变到后伸位时,除使椎管后方的小关节囊及黄韧带挤向椎管和神经根管外,椎管长度亦缩短2.2mm,椎间孔亦相应变狭,椎间盘凸向椎管、神经根断面亦随之增粗,以致管腔内压急骤增高。因此,患者后伸必然受限,并由此而出现各种症状。 但将腰部恢复至伸直位或略向前屈时,则由于椎管又恢复到原来的 宽度,症状也就立即消除后缓解。 因此这类患者虽不能挺胸站立,却可以弯腰步行,能骑车。但如同时合并腰椎间盘脱出症时,则腰部不能继续前屈甚至微屈也出现腰痛与坐骨神经痛症状。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X线诊断要点:椎管矢状径:测量时先找出椎管后界,在腰椎侧位片上因与横突重叠,故常显示不清。 测定方法为:在腰1~腰3为上、下关节突尖连线;在腰4为此线向后1毫米;腰5为棘突弓状透明缘向前1毫米。 上述后界与椎体后缘中点的距离是其矢状径。 正常矢状径大于17毫 米,椎管狭窄者小 于15毫米。 椎管横径:(两侧椎弓根断面内缘间的最短距离)小于20毫米者则被认为是椎管狭窄。 影像学检查 CT诊断要点:椎管中央前后径:颈椎管<10mm,腰椎管<12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速公路运营温室气体排放定额与排放量 核算指南》.pdf VIP
- 【英语(新高考Ⅰ卷)】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PDF版).pdf VIP
- TB10181-2017 铁路隧道盾构法技术规程.docx VIP
- 血栓相关课件.pptx
- 世界的主要宗教.ppt VIP
- 04S803 圆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国标 建筑图集 汇编.pdf VIP
- 宗教中西对比.ppt VIP
- FiberHome S5800系列三层千兆路由交换机_操作手册_V2.4.pdf VIP
- 《矩阵式组织运作的底层逻辑、设计重点及案例解析》研究报告z0105.pptx VIP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行车记录仪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