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复习提纲
一、简述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当代教育发展的特征。
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4.教师的本质,如何做一名好教师?
5.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上追求哪些功能?
6.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哪些关系?
7.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观点
8.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9.教育制度的特征
10.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1.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12.简述教育的构成要素
13.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14.简述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5.什么是课程?
二、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1.教育的本质
2.教育的功能
3.对体罚的认识
4.如果未来你成为一名教师,如何对待你的学生?
第一讲 关于《教育学(原理)》
一、《教育学原理》有关信息
(一)课程的称谓
教育学原理在中国又称“教育概论”、“教育原理”、“教育一般原理”、“教育学”等;
在国外又称“教育理论”(theory of education)或“教育的理论基础”(foundation of education )等。
(二)课程的开设历史
2.第一位教授此课的人是特拉普(Trap)
???
关于儿童心理
穷人的富裕生活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儿子从城里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
在农场一户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
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
“好极了!”
“这回你该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吧?”
儿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
“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
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4 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夜里我们的花园里只看见几盏灯,可他们的花园上面却有千万颗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能停几辆小汽车,可他们的院子却能容得下几百头奶牛!”
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
接着儿子又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要过上和他们一样的富裕生活!”
对儿童心理的认识:
孩子心中的富有和成人心中的富有是不同的,正像孩子心中的快乐和成人心中的快乐不同一样。孩子的心更接近天性,当成人只剩下生活技巧的时侯,孩子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艺术。
康德
3.哲学家康德(I.Kant)于1776-1777、1780-1781年间两度教授此课程
康德在《教育学讲义》(1803)一书中断言:“一切教育都是艺术。”但是这种艺术的产生和实践不能仅仅是机械的,还应包含有判断力。如果教育只是机械的,它就会有许多错误和缺点,因为它没有可靠的原则作为实践的标准。因此,教育需要作为一门学问或科学的教育学,惟有这样,教育才能发展人类的本性,达到人生的目的,才能使人类的延续代代相承。
为了使教育学发展成为一门学问或科学,康德主张建立实验学校以进行教育实验,以免教育陷入单纯的理性判断的谬误之中。
4. 1902年,我国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始开设此课程
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的大学,其中设有译书局。该书局(1903年)译有《垤(die)氏实践教育学》5册,《欧洲教育史》3册,《格氏特殊教育学》l册,《独逸教授法》1册。“独逸”即“德国”、“德语”(Deutsch)的旧译名。
在宣统元年(1909年),四川速成师范学校学生编有《教育学》、《教育史》讲义,曾由四川提学使送请清政府学部审查,因为取材过于日本化,经学部批斥,不许使用。同年,文明书局出版了《小学校训练法》、《平民教育法》两书,也由于日文语气太重,遭学部批驳。这一年,由孙清如从日文译出的《教育史》,学部批准作为参考书使用。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教科书和中国图书公司出版《教育史》,是作为这一年的师范学校教科书发行。次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新教育学》教科书和蒋维乔著的《学校管理法》,这后一著作,学部批示,认为颇多经验有得之作。
京师大学堂设师范馆,教育学为共同必修的科目,所以大学最早开设教育学是从这时开始(1902年)。师范馆有不少日本籍教师,其中服部宇之吉教授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课程,当时称“正教习”。
日本从明治天皇执政(1867年)后,向西方国家学习,教育思想从德国传来的居于领先地位,康德的哲学思想和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成为日本的重要思潮,所以,中国近代从西方传来的教育思想,首先是学习德国的。
德国的教育学输入中国,是通过两条路进行的,一条是直接翻译德国的著作,如上述的《独逸的教授法》及其他德国的教育学原著;一条是间接从日本籍教师讲学和翻译日本师范学校教育学教科书所取得的德国教育学知识。德国的教育学,主要是属于赫尔巴特系统的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华医网—最全整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处方集(2012版)答案_new重点分析.doc
-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new重点分析.doc
- 计算机控制论文重点分析.doc
- 华医网—最全整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及处方集(2012版)答案重点分析.doc
- 江西省上高县第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重点分析.doc
- 计算机类_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_new重点分析.doc
- 江西省师大附中、鹰潭一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理综_new重点分析.doc
- 计算机类_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重点分析.doc
- 华中科技大学激光原理2002-2015历年真题_new重点分析.doc
- 江西省师大附中、鹰潭一中2015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理综重点分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