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传统银行业变革的文献综述_new_new要点.docx

关于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传统银行业变革的文献综述_new_new要点.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编号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论文 关于互联网金融冲击下我国传统商业银行变革的文献综述 姓名 学院 专业 时间 PAGE \* MERGEFORMAT11 摘要: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P2P 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正以强劲的势头迅猛发展,迅速占领进军中国资本市场,给传统商业银行带了空前的挑战和压力。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以及资本流向多元化的宏观形势,也暴露出了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和利润结构上的漏洞。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传统商业银行该如何做出改变?本文从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以及传统商业银行的现状入手,对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够从中看到我国金融、银行业未来的变革之路。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传统商业银行、金融、银行业变革 目 录 摘要I 正文1 一、关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研究1 (一)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研究1 (二)关于P2P网络信贷模式的研究2 (三)关于金融信息化的研究3 (四)关于众筹的研究4 二、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研究4 (一)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4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结构和盈利模式现状4 (三)关于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5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冲击的研究6(一)融资领域6 (二)支付领域6 (三)资源配置6 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传统银行应对策略和变革方向的研究7 五、总结8参考文献 9 随着现代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日趋深化,作为现代信息科技金融应用主力军的互联网金融已经以其势如破竹的姿态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重大影响。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碰撞、现代信息科技与金融的渗透融合已成为现代金融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直接推动着传统银行业的深刻变革。本文从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以及传统商业银行的现状入手,对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进行了综述,希望能够从中看到我国传统银行业未来的变革方向。 一、关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研究 谢平(2012)认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以及云计算等,将会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可能出现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即‘互联网金融模式’”。不得不说,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确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征,同时也显示很强的创造性和竞争性。能否据此断定互联网金融将给传统金融模式带来巨大冲击,甚至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的影响呢?判断之前还是应该对互联网金融模式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与研究。 (一)关于第三方支付的研究 1、第三方支付的性质界定研究 对于第三方支付理论研究的时间晚于市场的发育,关于第三方支付的性质界定,学术界争议较大。李伏安( 2006) 认为,第三方支付类似于网上虚拟银行,实际上是在充当着网上银行其中一部分的功能和服务。阿拉木斯( 2007) 认为,第三方支付是不受管制的银行,客观上已经具备了某些银行的特征。而较多的学者趋同于将第三方支付定义为担负了金融服务中的资金结算中介角色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宋仁杰、袁海威( 2008) 从暂留货款成为第三方支付性质界定的争论焦点入手,根据第三方支付的业务定位和商业银行法规定,认为第三方支付应定义为非银行金融机构。钟伟等( 2010) 从第三方支付的服务创新出发,分析了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借鉴了国外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思路,建议将第三方支付机构定位为从事“货币服务机构”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置于央行和监管部门的双重监管。 2、第三方支付的安全监管研究 国内学者早在21世纪初就对网络化电子商务带来的信用风险进行了研究。周纳( 2003 ) 提出了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是建立在广义信用概念基础之上的概念。而与信任问题密切相关的是信息流、资金流和货物流,信任是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发展电子商务必须解决电子商务的信任问题。庞川等( 2004) 实证分析消费者网络信任影响因素,通过统计分析寻找出影响消费者网络信任的主要路径包括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商业因素和技术因素影响,并提出了增强消费者网络信任的措施。吴晓光( 2011) 指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信用风险包括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第三方机构自身的运营风险和洗钱风险,并提出利用信用专家系统,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的思路。 第三方支付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是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韩宝明( 2004 )《电子商务安全与支付》着重研究了电子商务支付方面的安全要求与相应对策,从技术角度对网络支付的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介

文档评论(0)

美洲行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