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2.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自学指导: 自学P16-P20,思考以下问题。 1.读图1-17和P17表格,分析中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存在哪些差异? 2.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在对外开放方面存在哪些区域差异? 3.完成P20表格,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图1-17,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增加值结构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中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相当于东部地带的1/3,而西部地带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仅相当于东部的1/6,这说明东、中、西部地带的工业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 第17页表格,2002年东、中、西部地带城市的分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东、中、西部地带的城市数量、规模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第17页“阅读”材料(上)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 我国东、中、西部地带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 第17、18页“阅读”材料 城市化速度、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差异 4)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主要原因是:……。 图1-18,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 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至1984年迈出第二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快,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岸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 外资吸收能力 对外开放程度 对外开放时间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较晚 较早 较低 较高 较弱 较强 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高 低 对外开放程度 高 低 科技、教育和文化 高 低 城市化水平 社会因素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自然资源 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多属于半干旱、干旱区和高寒区,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气候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发利用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利 地形 自然因素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影响因素 交通设施齐全,网络稠密 交通线路较少,运输条件较差 交通运输状况 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比重都在35%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产业结构 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较好,19世纪40年代后,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沿海 发展基础薄弱,20世纪30年代后才一度出现工业向西推移的趋势 发展基础 经济因素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影响因素 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社会经济比较封闭 国际化程度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差 民族心理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海运的便利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 地理区位 其他因素 东部地带 中、西部地带 影响因素 分层训练 必做题:学海导航P18第8—15题。 *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