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控制管理程序
(试运行)
编号:YC-AQ-1
起草部门:安全管理部
审 核: 李俊
审 批: 李德
生效日期:2014.01.01目的
辨识本公司范围内的危害因素,对其进行风险评价,判定出不可承受的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库尔勒异彩照明电气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范围内活动中的危害辨识、评价和控制活动。
术语和定义
危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
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
指识别危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危害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风险评价
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事故
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职责
总经理
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提供重大危险控制所需的资源。
安全环保部
负责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因素控制计划的制定。
对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生产技术部
负责组织生产工艺、工程项目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生产工艺、工程项目方面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保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设备材料部
负责组织电气、机械设备设施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资产财务部
负责不可承受风险治理所需费用的支付,确保专款专用。
各部门
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作业范围内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实施本部门评价出的风险因素的控制计划。
工作程序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组织机构
公司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领导小组
组 长:总经理
副组长:施工项目经理
成 员:总工程师、安全环保部副部长、生产技术部副部长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专业小组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专业小组分安全专业小组;生产工艺、工程项目专业小组、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专业小组:
安全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安全环保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安全环保部副部长兼任;
生产工艺、工程项目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兼任;
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设备材料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设备材料部副部长兼任;
专业小组成员: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电气、机械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人员。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人员要求:
具有安全管理经验或具有相关专业职称的人员;
具有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和分析、表达能力;
主要人员应接受过专业培训。
划分作业活动
一般情况下,可按如下方法划分作业活动:
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划分;
按地理区域划分;
按生产设备划分;
按作业任务划分;
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
收集相关信息,作业活动信息包括:
任务:实施的地点,持续时间,人员,实施频率等;
设备: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及其使用说明;
物资:用到或遇到的物质及其物理形态(烟气、蒸汽、液体、粉末、固体)和化学性质等有关资料;
现场控制方法:操作规程、安全规程、作业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员工的能力及已接受的相关培训,现场安全控制设施;
手工操作:可能要手工搬运的物料的尺寸、形状、重量、表面特征,要用手移动物料的距离和高度;
数据:作业活动及作业环境监测数据;
事故:与该工作活动有关的事故经历;
现场工作环境(条件):空间、高度、温度、湿度、安全防护设施等情况。
危害因素识别
危害分级依据:
法律、法规(《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和《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等);
危害和事故伤亡的程度、规模;
事故发生的频率;
相关方关注程度;
财产损失额度;
降低风险的难度。
危害因素分类
按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划分危害类型。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缺陷以及管理缺陷等四个方面。
人的不安全行为: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使用不安全设备;
手代替工具工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讲解.doc
- 2014年宁波创新班考试科学卷_new讲解.doc
- 2014年宁波创新班考试科学卷讲解.doc
-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省生物学科(23页)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许冠学讲解.doc
-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江苏卷)_new讲解.doc
-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江苏卷)讲解.doc
- 2014年汽车行业信贷风险讲解.doc
- 2014年汽车行业运行情况讲解.doc
- 2014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_new讲解.doc
- 2014年秋期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期终质量评估及答案_new讲解.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