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丁薇林朝阳-一个闲散理想疯狂向日葵的组合
丁薇+林朝阳:一个闲散理想+疯狂向日葵的组合
“灵魂歌手”丁薇已出版的3张个人专辑《断翅的蝴蝶》《开始》《亲爱的丁薇》为她在华语乐坛囊括了最佳专辑、最佳制作人、最佳女歌手、最佳作曲、最佳单曲等大奖。不仅是自己的专辑制作,2001年迄今,丁薇更以影视作曲家的身份与制作人、小提琴家林朝阳创作了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蜗居》《手机》、电影《失恋33天》《辛亥革命》等30余部脍炙人口的影视剧音乐,在当今中国的影视剧音乐领域极具品质和口碑。并与林朝阳共同创作的电影音乐《失恋33天》获第4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提名。
中国论文网 /7/view-7122750.htm
丁薇+林朝阳这对老搭档,近期完成了第四张个人专辑,并于2015年初在英国制作完成,Sting的御用吉他手Dominic Miller、Eric Clapton的合作鼓手Ian Thomas等英国顶尖乐手参与专辑录音,3位英国最优秀的混音工程师Haydn Bendall、Dave Bascombe、Chris Brown加入了专辑后期混音工作。丁薇新专辑预计将于2015年底在英国发行。
采访中,本以为丁薇还会像做评委那样侃侃而谈,没想到在制作人林朝阳身边,她开始了“小鸟依人”。丁薇说林朝阳是一个向日葵,总是积极的、向着美好的,闲散的自己也经常被带动。这种互补给他们带了争吵,却也更加融合地携手前进。
在花园小湖的环境下一起成长
音乐周刊:两位是老搭档了。谈一谈当初你们是怎么有机会一起合作的?
丁薇:我们认识了很多年了,我们都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出来的,上学的时候就认识了。
音乐周刊:你们合作第一个作品的时候是觉得正好互相合适就在一起了吗?
林朝阳:因为我们特别了解,从小就知道对方干什么,我们学校的人很少,所以大家都比较熟悉。当时我那个年级才17个人,她的年级才二三十人,平时都在一个院子里,就是上海蒋介石的老官邸,在东平路9号,那个院子也方便大家玩和沟通。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有花园、小湖,那样的状态下一起成长起来的。之后很多年大家都知道对方在干什么,她从90年代初就开始搞流行音乐,我当时是做古典,后来慢慢地做流行。现在的音乐,各种风格都可以融合在一起,所以做到零几年,我们就自然而然有更多的交流和创作,然后就开始一起搭档。
音乐周刊:你心中的丁薇是什么样的?中间有一些转变吗?比如说你们相识的时候是在学校,后来她去做了流行,过了一段时间她又以评委的身份出现在荧屏,现在你们准备再次合作,中间有很多的不一样。
林朝阳:我觉得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因为年轻时大家各自干着不同类别的音乐,随着经验越来越多,积累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多,我希望跟社会更融合,她希望有更宽的合作,不光是跟我。丁薇这么多年跟不同的人合作,总体来说是一个全能性的音乐人,毫无疑问。比如说跟一线大牌乐手歌手合作,为他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那英那首歌曲《爱要有你才完美》就是丁薇写的。像刘德华这样的唱片巨星也有她的作品,显然在行业内丁薇是享有盛誉的,显示出越来越强的能力和价值。
音乐周刊: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比如说你会向好友或是音乐人怎么介绍呢?
林朝阳:因为我们的圈子很小,所以我的好友甚至比我还要了解丁薇,都不需要我介绍的。她平时是一个非常透明的人,因为她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她并不是这个时代典型性的明星。
叫丁薇专辑,我占了林朝阳的便宜
音乐周刊:那丁薇对你的老伙伴有什么感觉?
丁薇:我刚开始对他的了解和现在对他的了解是层层递进的,在学校时,我学二胡,他学小提琴,大家所认知的也只是这一部分,这之外的其实大家都不是很清楚。再加上他中间公派留学苏联,在欧洲前前后后待了十年,其实我们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过面的。等于是说成年之后,甚至说30岁的时候才再见到。我原来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小提琴家,又是一个很棒的四重奏的指挥者,在古典音乐范畴里面做得很棒,但我没有想到他还有那么多其他的才能,甚至我经常会跟他开玩笑说,你是天才,我是人才。当然了,我也有天赋,但是他的天才会给我很多惊喜。我会通过我们两个的一些聊天和合作,突然发现原来你还有这么大的才华,他往往并不那么显性,就一眼看出来他好像就是一个音乐家,但是实际上他在美术、视觉方面有非常好的功底和审美,他是可操作的,并不是只会看。比如说我们一起在做影视音乐的时候我就突然发现他这方面很棒,他对画面的认知跟我完全不是一回事。我是作为一个观众看这个片子,然后我从里面找感觉写音乐,但他会从视觉本身给我分析。在做影视音乐这部分,可能我们两个的搭档会突然一下子得到很多人的认可。可能就是因为我们能做到一些普通的做影视音乐的人没有涉及的一部分,比如说他会考虑到剪辑节奏、摄影风格、色调和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