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古资料探讨驻马店楚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考古资料探讨驻马店楚文化

从考古资料探讨驻马店楚文化   [摘 要]楚文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楚人所创造的一种物质文化遗存。从商周之际楚人建国时算起,到公元前223年楚被秦灭亡为止,先后经历了800余年。“楚文化”一次很早就出现在历史研究中,但在考古学中真正对“楚文化”进行的研讨始于1980年在武汉召开的中国考古学第二次年会上。驻马店地处中原,位于黄淮平原的西南部,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楚国势力日益强盛,驻马店大国蔡国逐渐沦为楚的附庸,成为楚国淮河流域北部的重要城邑,该地大部分地区一度纳入楚国版图。近几年来的考古工作,楚文化遗址和墓葬的调查、发掘成绩显著,楚文化繁荣一时。本文拟的发现及特点。 中国论文网 /4/view-7128791.htm   [关键词]驻马店;楚遗址;探讨;楚文化   一、楚故城址遗存   在考古发现的遗迹中,数量最多、最重要的就是城址。天中地区已知规模较大的楚故城址有5处:江、道、房、蔡、沈。   1、江国故城位于正阳县大林乡涂店村东北,紧靠淮河北岸,平面呈长方形。城墙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17500平方米。出土有铜鼎、剑、蚁鼻钱等。   2、道国故城位于驻马店驿城区古城村东北,城址平面近正方形。城墙长、宽均为300米,现存城墙残高3米,出土有陶豆、罐、板瓦等残片和铜镞。《确山旧志》记载为古道子国,楚成王时被楚所灭。   3、房国故城位于遂平县城关,城址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四垣周长约3.7公里,有东、西、南、北四门。北墙尚存三段,残长550米,高3―7米,西墙残段仅有33米,高1―2米,系夯筑,夯层9―14厘米。出土有陶鼎、豆、罐及铜镞、布币等。史载这里为春秋时房子国,被楚成王所灭,后有吴王阖闾弟夫概奔楚封于此,所以又称吴房。   4、蔡国故城有上蔡、新蔡两处。上蔡故城位于上蔡县蔡都镇芦岗乡一带。始建于西周早期,城址平面呈南北长方形,周长10.49公里,南面尚有城门遗址3处,城墙底宽60米,顶宽15米,高4―11米,用夯土逐层筑起,夯土层上的小圜底夯窝清晰可见。基层为小环底,直径2―3厘米,上层为平底,直径4―6厘米。宫殿区位于中部,出土有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及陶制的排水管道,还发现有铸铜和制骨遗址及墓葬区。城内外历年出土有铜编钟、鼎、壶、剑、车马器和蚁鼻钱等。史载这里为春秋蔡国故城,战国时为楚国的军事重镇。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新蔡故城位于新蔡县城关镇西北部。城址呈东西长方形,周长8615米,现在故城的二分之一被占用,唯东南角1415米保存尚好,已划为保护区。城墙现存基宽20―50米,高2―10米,夯土层厚14厘米,夯窝清晰。城内宫殿、作坊、居址等遗址多被破坏或叠压。历年出土器物很多,1983年北隅发掘一祭祀坑,出土有陶鼎、豆、壶、罐等;同年城南隅出土骨锥、石斧、三棱铜箭头;1985年城东南角出土一铜剑。同时还出土有金币”郢爰”、陶水管道、蚁鼻钱等贵重文物。据考证这里为蔡平侯元年(前530年)所迁之新蔡城,后被楚所灭。[2]   5、沈国故城位于平舆县射桥乡古城村。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1350米,面积2百万平方米,城垣夯土残迹尚存,最高处为西南城角,高出地面1.8米。东、西、南城门尚可辨。城内外出土有铜剑、鼎、戟、矛、镞、蚁鼻钱和陶鼎、豆、罐、瓮等。《后汉书?郡国志》言称平舆古城是春秋沈国国都。   二、楚铸币遗址   1、平舆沈国故城铸币遗址   位于平舆县射桥乡古城村。距今平舆县城20公里,在洪河北约4公里处的沈国故城遗址内。1984年12月省文物考古工作队进行了发掘,出土有铸币熔炉二座,管道和铸币用的盆、罐及大量的蚁鼻钱和钱范,蚁鼻钱大小相差悬殊,版别较繁,除常见的“贝”、“各六朱”外,尚有“行”、“君”以及合背蚁鼻钱等。多枚带有浇口,带有浇口的蚁鼻钱只有在铸币遗址中才可能出土。另外出土有大量的“大泉五十”陶范,可见该处不但是一处楚冶铜铸币遗址,还是新莽时的铸币遗址。其楚币铸造时间应从沈属楚时计起,也就是周襄王二十八年(前624年)春秋中期,一直延续到楚灭亡。   2、新蔡故城铸币遗址   位于新蔡故城东北侧,有铸造蚁鼻钱的冶炼场,现俗称分金炉。1982年出土楚金币“郢爰”一方,此币上窄底宽,呈长方形,面横排篆体“郢爰”二字,净重28克。该地还经常见到金粒、碎金块、蚁鼻钱等。20世纪70年代在遗址的南端曾出土过10多架子车蚁鼻钱。后又出土蚁鼻钱青铜范一方、铜渣、冶炼矿渣、坩埚碎片、炉壁残片等。蚁鼻钱的版别有“半”、“两”、“君”、“行”、“金”、“各六朱”及“贝”等,数量最多的为“贝”字币和“各六朱”,是一处金、铜两铸的遗址。其楚币铸造时间始于楚灭蔡国(前529年)春秋晚期,而停铸于秦末汉初,根据其出土蚁鼻钱的重量及形制判断,当属楚中晚期铸币。   

文档评论(0)

cjl2016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