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创造社对鲁迅的围攻及影响
创造社对鲁迅的围攻及影响
摘 nbsp; nbsp;要: 创造社对鲁迅的围攻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文坛的一件大事。这场围攻基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而展开。在围攻中,鲁迅一直从容面对,而创造社的留学生却没有保持清醒的理智,他们激进的态度和有失偏颇的批评文体产生了诸多效应。不但使鲁迅本人思想得到了提升,而且带来了马列文论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围攻过程中的不良因素也掺杂其中,并影响了后世文学发展。
中国论文网 /7/view-7147462.htm
关键词: 创造社 nbsp; nbsp;围攻 nbsp; nbsp;马列文论 nbsp; nbsp;影响
创造社是现代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社团,其与鲁迅的笔墨官司一直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文坛的一件大事。作为一个纯留日学生组成、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团体,创造社一直活跃在东京和上海两地。而鲁迅长期在北平居住,创作的多是冷峻和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品,与创造社并没有太多交集。1927年10月,鲁迅迁居上海。同时期一批退学回国的留学生加入了创造社,提倡马克思主义。由于转变方向的必要性,创造社的新成员选定鲁迅为旧文坛的代言人,对鲁迅进行围攻和评判,在社会上造成了轰动影响。本文试就此现象展开论述。
一、创造社围攻鲁迅的原因
创造社围攻鲁迅的直接原因在于冯乃超、李初梨等年轻留日学子的加入。1927年,国共两党合作破裂,政局动荡不安。文坛则风声鹤唳,一片沉寂。为了改变低迷的文学现状,创造社元老成仿吾去东京会晤了冯乃超、李初梨等对创造社发展非常关注的留日学生。经过详细的交谈,冯乃超等人决定中止学业,回国参加实际文学活动。“在日本留学生中差不多有这么一条规律:每当祖国在政治上受到一次外来的凌辱时,就有一些爱国学生起来抗争――弃学回国。”[1]这批年轻人认为创造社在过去几年中虽如暴风骤雨,给新文坛掀起无数创造旋风,却又风卷残云,戛然而止,没有持久的目标和定位,创造社必须做出改变。但选择什么作为新的理论基础呢?他们采用了“拿来主义”,接受了日本流行的马克思主义,准备“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工作。”[2]回国之后,新成员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即国内文坛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涤分化后基本定型,当年的先锋人物如今已成文坛名宿,有自己的领域和读者群。相比之下,李初梨等留学生一没名气,二没地位,想要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不太可能。即使打着创造社的名义,却远远达不到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当年的名气。在此情况下,他们想在激烈的文坛斗争中崭露头角,站稳脚跟,必须在短时期内制造轰动,吸引人们的关注。经过讨论,他们以对五四旧文坛进行彻底清算为目的,确定了打倒老作家的作战方针。鲁迅、茅盾、叶圣陶、郭沫若、郁达夫等都成为他们的评判对象。而五个人中,鲁迅的影响力最大,是社会上公认的“青年领袖”,于是,后期的这些留学生选择了鲁迅为首要的攻击目标,通过他们接受的《文化批判》杂志,开始了对鲁迅的大规模批判时期。
二、创造社围攻鲁迅的过程
1928年初,冯乃超在《文化批判》上发表了《艺术与生活》一文,对五四之后的旧文坛进行了集体清算,并对鲁迅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随后,李初梨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请看我们的Don Quixote的乱舞》一文中继续对鲁迅开炮。他们的行为也得到了创造社元老成仿吾、郭沫若的支持,郭沫若的《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成仿吾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等文章都表现出同一内容。因其行为的犀利性和先锋性,创造社的行为吸引了其他青年作家,蒋光慈(曾经是创造社成员)在《文化批判》月刊中发表的《死去了的阿Q的时代》、《死去了的鲁迅》等文,可视为对鲁迅的继续“补刀”。之后,很多不明就里的青年人被创造社的先锋姿态吸引,纷纷凑到这股热潮里面,从各个方面对创造社声援和围攻鲁迅。据卫公统计,这一时期,与鲁迅既辩且论的文章有100多篇[3]。但综观整个围攻过程,对鲁迅的批判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对鲁迅本人的定位,比如冯乃超认为鲁迅“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追怀过去的昔日,追悼没落的封建情绪”、“反映的只是社会变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无聊赖地跟他弟弟说几句人道主义的美丽的说话”;李初梨认为其是“中国的唐”。二是对鲁迅作品的定位,冯乃超认为鲁迅的作品“只能代表清末以及庚子义和团暴动时代的思想”;“除了《语丝》等早已固结而反动之外,我们的新文学内容已陈旧,样式已没落”;成仿吾把鲁迅的作品看成“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在小天地中自己骗自己的自足,它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一篇《“醉眼”中的朦胧》,结局是一片神经错乱者的呐喊”。三是无原则性的人身攻击,如“和绍兴师爷卑劣侦探一样的观察,这期间藏了怎样阴险刻毒的心”;“一位不得志的Fas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工程维修委托协议合同书.docx VIP
- 《RPA财务机器人实训教程》教案示例.docx VIP
- 2023年3月scratch图形化编程等级考试试卷(四级)不带答案.docx VIP
- MITSUBISHI三菱CC-Link IE现场网络Basic远程I_O模块用户手册.pdf
- 2025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题(天津市区卷).docx VIP
- 《GNSS原理及应用》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偷窥漫画第一季完整.docx VIP
- 2023《传统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问题研究—以辽宁鞍山市为例》7400字.docx VIP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件-2024年高教版研究生新中特教材.pdf VIP
- 复杂网络的同步与控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