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现、看见并认出
发现、看见并认出
2006年,冉冉有过一次塞尔维亚之行,时差造成的失眠,脱离母语语境后的失语,让她同时经受了身与心的不适。反映在组诗《异域》里,那便是时间、语言与地域陌生带来的失眠失语以至失重:“越来越大的裂缝”成了“我身上看不见的广场”,连时间似乎也慢下来。诗人发现“我躺在这里/赤裸得像天?我打量自己/就像打量异域的山水/异域的男人和女人”――自己变成异己,我成为我的陌生人。这正好应了已故诗人张枣的一个体验:母语中止的地方,祖国中止了,自我也中止了。
中国论文网 /5/view-7241168.htm
不过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人境/语境的转换一方面造成了交流的困难与隔膜,另一方面却又因现成感知通道的暂时阻断,熟稔人事背景的关闭及陌生世界的全新加入,又可能在感官突兀的关闭与开启,在“异域”骤然的凸显与环绕,在自我孤悬变身“他者”之后,“我”反倒得以抽离自身,让旧景新观互为参照,用冷静的目光打量他人返观内心。诗人阿多尼斯就曾表示,在身历了叙利亚、黎巴嫩和巴黎的不同生活后,他对个人和阿拉伯文化的处境有了更清楚的认知:“在里面,你看的是别处和别人;从外面,你看的是自己的内心。”
置身血与火浩劫中裂变出的塞尔维亚,诗人最先看到的自然是战争:“房顶的雕塑是刀剑/门前的雕塑是骑士/都与战争有关”,但尚未展开便回返到自己:“我的偏头痛心绞痛贫血和失忆/原来都与沦陷和被侵犯有关……”。她总是能适时回到自己的身体,自己的觉知,自己的内心,即便看到了外部世界,那也是内部的外部世界,“我的土地?我的城堡/我破碎的河山里?仅存一双鞋”。
然后,她看见了孩子:
“她鲜润的手指嘴唇额头,你说她像浪花还是露水”/“酒之后是醉,爱之后是分娩……”/“孩子让一切动起来,尤其是轮回”(《看见孩子》)
看见了教堂、婚礼与爱情:
白颀的?一直醒着的蛇/为不间断的懊恼而醒//白衣新娘?未点燃的蜡烛/新郎惊世骇俗/这短暂的一切都是钟声所为(《雪白的小路通向教堂》)
看见了萨瓦河:
我蜷曲着/平息我的波浪……萨瓦河/以往我爱海/现在爱更小的容器/游轮?床榻?身体/身体的河流/是它一生的动静(《河流》)
还有“有人在拉手风琴”的“林中空地”,“照着我的骨节”,“我的怕和爱”,“伤和痛” 的“正午的阳光”。最终,看见了“崭新的母语”――
母语重新变得新鲜这是真的/比如路?它重新在大雾中起伏/执拗而静谧?比如杂货店/鲜艳的老人卖给我扣子 布带/还教我解开带子的结……每条路每张面孔/都因为陌生呈现出自然生动的样子……
经由专注的“看”,一度“失语”的诗人发现,原本陌生的世界变得生动新鲜,甚至“重新看见了”“曾与我咫尺天涯”的“我的脸”,那个“从来都不是我?而是我的邻居”的人。
在这里,作者自觉摈弃了“纪游”式写作,置身“局外人”处境,在自性与一个乃至多个自我的观照省思过程中,亲历了一次亦梦亦醒,既自由快乐又纠结忧伤的漫游。诗作涉入战争与和平、爱情与友谊、疾病与伤痛、青春与衰老、信仰与灵魂……等存在的不同维度,从中透露出生命独秉的隐秘,同时又呈现出与更广大的人类的关联。
而在《公交车上的魔术师》、《午后》、《一个临终的人》等作品中,那些戏剧化的“他们”被命名于荒诞,“他们”自恋自溺,自怜自娱,也不免自欺自曝,其弥散的悖谬、戏仿、荒诞、哀痛……气味,极似卡内蒂《耳证人》中的那些个奇葩――譬如置身冷酷世界,天天以看电影流泪获得愉快心情的“泪水司炉”,身负隔膜,敏感各种气味,讨厌春天的“细味女”,因恐惧渴死而收集水的“水窝藏主”,以及面对任何人都惊窘无为,唯独能够跟马独处的“马暗女”……等等。不同在于,卡内蒂笔下的“类像”更异秉、空无、迷幻、极致、非现实,而冉冉笔下的类像,虽也经略缩/扩充,但仍会引发对特定人群、社会层级、生态链条……等词与物的比较打量。当然,诗人在赋予生命相对具体、日常、形而下(环境道具细节人际)特征的同时,直觉的触须也不时会探向生存的更隐秘、邈远,亦即更捉摸不定、幽暗不明处――
像瞎子摸象?他摸人家说过的话/也摸自己的只言片语……好不容易摸到自己的脉/自己的笨和蠢
一个人的痛风会带动/全城人的腿脚失控/痛风不是病/是高低不平的命
一万次掠过?掠过左边和右边/三个轮子的车比时间跑得快……一万次回来左边变成了右边/左边的房屋倒映在右边/仿佛一个人的来生退回到从前
这些作品中的人物是“他们”的部分变异与延伸,同样充斥着日常场景、乖谬人物、戏剧性、夸张谐谑、吹毛求疵、自语或对白,同样有魔幻、无厘头、超现实等元素,法国新小说式对“物”世界的客观描写。五光十色的都市众生相、众心态被置放在“公交车”这一“触媒”上,从中实录假拟、观察感应、想象激发出种种可能――
一点四十/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