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区红星镇发现勿吉人居住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城区红星镇发现勿吉人居住址

阿城区红星镇发现勿吉人居住址   [摘 要]阿城地区一直作为金代的发源地和其丰富的金源文化遗存被人们所知,但阿城地区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也相当具有考古及研究价值,本文就阿城地区新发现的一处勿吉人居住址的调查进行了阐述及论证。 中国论文网 /4/view-7125357.htm   [关键词]红星镇;发现;勿吉;居住址   阿城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厚,除了金代的文物遗存,其他历史时期的考古发现也令人注目,其中,就有距今约1400年前的勿吉人居住址。   红星镇红石砬子山勿吉人居住址是2014年8月中旬,阿城区组织的户外团体到红星红石砬子山进行活动时,由当时参与的那海州、赵国华等人发现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分别于8月下旬与9月下旬两次由发现者带领对红星红石砬子山山顶进行了进一步调查。   红石砬子山位于红星镇红星村红石砬子屯。在北侧的公路上看像一头俯卧的大象,象鼻伸向前方,慵懒十足。走到山下后随山势看去则像一只巨大的乌龟,龟背在眼前高高隆起,头部微伸,十分壮观。   遗址在红石砬子山山顶(北纬45°34′43″―47″,东经127°16′40″―47″),山势十分陡峭,山顶有一片开阔地,由东向西有众多圆形的大坑,排列十分紧密,大小不一,北侧圆坑多紧贴北面绝壁,且多数坑尺寸较小,约2-3米,向南则尺寸较大,尺寸大的直径达6-7米,有的坑与坑相连,有的间隔1-3米不等。山顶开阔地最宽约达30米,东西长约300米,由北向南纵向排列约2-4个圆坑,总面积约达9000平方米。依此特点由东向西约100多米均有圆形坑。工作人员依次对这些大坑进行了标记,共标记137个居住坑。这些圆形居住坑整体分为东西两部分,中间由一段小路隔开,一般一个大坑周围都有几个小坑围绕,由这些居住坑的位置分析,此处山地上的部落可能是按一定的阶级等级分布的。   《魏书“所居多依山水。其地下■,筑城穴居,屋形似冢,开口於上”。   此山顶整体两侧窄,中间宽,山势北高南低,北面为悬崖峭壁。此处山地地势易守难攻,为当时人们生活安全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南侧山下为阿什河支流海沟河,此处河段为为海沟河源头。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   由于条件有限,这两次调查并未进行发掘,但在这137个居住坑中,有许多獾子洞,在洞口处堆积了些许挖出的土,第一次调查时,在一处靠东侧的土堆中(北纬45°34′45.5″,东经127°16′42.9″),发现了一些灰黑色陶片,1号陶片宽11.7厘米、高6.9厘米,厚0.9厘米(见图一:1),2号陶片宽8.7厘米、高8.9厘米、厚0.9厘米(见图一:2),两个陶片表面均为素面,上部口沿处带附加堆纹,3号陶片为器物底部碎片,宽7.7厘米,厚1.0厘米,素面(见图一:3)。土堆中除陶片外还发现了小块的木炭,这些都证明了此处确有人类活动的痕迹。第二次到此居住址进行调查时,在几处獾子洞不仅发现了相同样式的陶片,还发现了一件石器和一块铁片,其中,石器宽4.5厘米、长9.1厘米、厚0.7厘米,呈长条形,十分规整,厚度较均匀,此器物明显为人工打磨而成,石件后部表面十分光滑,推测为打磨其他器物所用石器(见图二);铁片长10.8厘米、宽7.7厘米、厚1.1厘米,素面,侧面看略有弧度(见图三)。   ■   ■   在典型的勿吉遗存考古中,第二松花江中游的永吉杨屯三期遗存与榆树老何深上遗存均以出土夹砂筒形深腹有领罐为主要器物,口沿下饰有齿状附加堆纹,肩部有各种纹饰[1]。这一类以花瓶状盘口罐,带有齿状附加堆纹的有领罐为勿吉典型的器物,而此次发现的带有此特点的陶片也为此处为勿吉人居住址提供了佐证。黑龙江典型的早期铁器时代文化以“滚兔岭文化”为代表。滚兔岭遗址考古发掘中,铁器有刀、镞、凿等,还发现有甲片、扣环。[2]证明了三江平原地区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铁器的出现。   通过这两次调查并根据发现的陶片、木炭、石器、铁器碎片、居住坑的形制和地表状况等判断,此处应为南北朝时期的勿吉人居住址。   勿吉,始见《魏书吉传》中“勿吉国在高句骊北,旧肃慎国也,……去洛五千里。”是肃慎的后裔。其地与“扶余”相近,故有“扶余为勿吉所逐”的记载。   《金史“金之先,出■氏。■本号勿吉。”前人根据《魏书■水(洛孤水)为今西喇木伦河,太鲁水(太河)为今洮儿河,速末水为今第二松花江,勿吉的地域为第二松花江及其以东至拉林河、阿什河一带。[3]   《北史“其一号粟末部,与高丽接,胜兵数千,多晓武,每寇高丽;其二伯咄部,在粟末北,胜兵七千,其三安车骨部,在伯咄东北;其四拂涅部,在伯咄东,其五号室部,在拂涅东,其六黑水部,在安车骨西北;其七白山部,在粟末东南。胜兵并不过三千,而黑水部尤为劲健。自拂涅以东,矢皆石锹,即古肃慎氏也。”可见勿吉的地理位置应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的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