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100详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绍兴绿优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第一讲 茶文化基本知识 中国用茶的源流 茶文化的精神 中外饮茶风俗 第二讲 茶叶基础知识 part1.茶叶命名与分类 (六大类) part2.茶叶品质鉴别知识 (名优茶的审评方法与审评术语) Part3.名优茶的冲泡器具 Part4.茶叶保管方法???????? 茶叶命名与分类 我国的茶类品种繁多,大同小异的数百种茶叶,为世界上茶类最多的国家。 主要常用——六大茶类分类系统 根据制法和品质的系统,以及应用习惯上的分类,按照黄烷醇类含量多少的次序,也可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类。 ? 1、绿茶类 品质特征:清汤绿叶,属不发酵茶类。 基本工艺:鲜叶一杀青一揉捻一干燥。 绿茶的特点是:茶树鲜叶不经过发酵工序,杀青后揉捻干燥,脱镁叶绿素较少,成品干茶呈绿色。绿茶是人类制茶史上最早出现的加工茶。原始社会后期,人们摘下 茶树鲜叶,鲜食或晒干保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茶树鲜叶进行加工。三国·魏开始做饼茶(绿茶),至唐代创制蒸青团茶,宋代末期开始做蒸 青散茶,明代完善炒青散茶制法。 Part 2茶叶品质鉴别知识 名优茶的审评方法与审评术语 一、名优绿茶的审评 外形——三个一致: 形状,标准形态 大小,长短、整碎、松紧、老嫩 色泽,绿、润 色泽——三绿: 干茶:翠、银、苍、黄 汤色:黄绿、浅黄绿、绿 叶底:嫩绿、黄绿、嫩黄绿、鲜绿,忌青、暗、熟、黄,色泽一致,大小匀齐 香气:自然芳香,清、花、嫩、毫、栗 滋味:鲜、醇、厚、回甘,协调性好,忌 浓、苦、涩 开汤后,应该按照 “先嗅香气” , “快看汤色”, “再尝滋味”, “后评叶底” 的原则进行下序步骤。 热嗅——纯异 纯正: a.茶类香:绿茶——清香;黄茶——火温高,熟板栗; 红茶——甜香 b.特有香: ①地域香: 祁门——祁门香(焦糖香) 黄山毛峰——嫩香,潜在的花香,优雅 霍山毛峰——有些噪香、冲鼻 ②附加香:主要是花茶 桂花乌龙茶——香气浓郁 舒城小兰花——自然舒展,形似兰花,兰花香 ③季节香:春茶香 ④品种香:大叶种特有的清香 异(不纯正): 陈气、日晒气、霉气、烟气、焦气、青气、酸馊气等 温嗅——优次( 类型) 香气类型:清香 栗香 浓:充足,饱满; 鲜:醒神,爽快,上鼻快; 平:香气较淡,无其它异气; 粗:鼻子有种辛涩感,粗糙 冷嗅——长短,持久度或显沉 持久:冷嗅尚有余香,易捕捉 不持久:表面香,热水一烫即消失 2.看汤色 俗称汤门、水碗,是茶叶开汤后,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所呈现的色彩,靠视觉来审评。 a.色度 正常色:浅黄绿、黄绿、浅绿等 劣变色:鲜叶处理不当或初制不当而致的黄红等 陈变色:储存不当或过久而致的陈化、黄、红且暗 b.亮度 亮:一眼见底、光亮(明亮-较亮-尚亮-欠亮-暗) 暗:不易见底 c.清浊度 清:纯净透明,无混杂物,沉淀物极少 浊:有沉淀物或悬浮物(区别:悬浮的茶毫;冷后混) 操作: 用汤匙在审评碗中取2/3汤匙吸入口中, 让茶汤在舌面上循环滚动,以便让各部分味蕾 充分接触茶汤,感受茶汤的不同滋味 吐出,漱口,洗汤匙,评下一只茶。 纯 正:浓淡、强弱、鲜、醇; 不纯正:苦、涩、粗、异。 纯 正:浓淡、强弱、鲜、醇 a.浓:可溶性物质较多,浓稠、浓厚、嚼之有物 淡:淡薄,没有多少东西 b.强:入口刺激性大,口味口感强,被控制的感觉 弱:入口刺激性大,没多少东西,没感觉 c.鲜:新鲜水果的感觉,舒服,柔和,无刺激 爽:神清气爽,吐后有清凉感 d.厚:茶汤有细腻的粘稠感,待会会缓缓消失 薄:常与淡连用,淡薄,没有东西 e.醇:表示茶味浓淡适中,回味较爽,无刺激性 和:与醇连用,表示协调性好 f.不同茶有不同的要求:韵感、音韵、猴韵 不纯正:苦、涩、粗、异 a. 苦味——舌根 一般茶汤都有苦味 茶汤入口先为苦,后回甘,为好茶; 茶汤入口先为苦,后无甘,次之; 茶汤入口先为苦,后更苦,为差茶。 b.涩味——舌面,两腮,麻嘴 先有涩味,后无涩味,正常;吐后仍然有涩味,才叫涩; 原料嫩无涩,老原料则涩;杀青偏嫩则涩;春茶无涩,夏秋茶苦涩味重。 C.粗气:入口燥舌,不柔和,粗糙 d.异味

文档评论(0)

宝贝计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