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好教育不需要惩罚
好教育不需要惩罚
中国论文网 /5/view-7080848.htm
2013年春日里的一天,森特尔小学的丽
威尔是那种“人见人烦”的孩子,每个学校都可能有几个这样的孩子:在哪儿都会惹祸,而且是无事生非。他们在椅子上坐不住,发起脾气来肆无忌惮,连老师也拿他们没办法,同学们管这样的孩子叫“捣蛋鬼”。威尔知道自己就是这样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对上学就有一种焦虑和抵触情绪,总是充满敌意地看待同学和老师。
有人说美国的学校是“监狱输送站”,形容美国很多学校对于威尔这样的孩子教育的失败。一年级孩子的一种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纠正,到五年级时就可能在几个方面都不守规矩,到了八年级可能沾染毒品,辍学,然后成为17岁的罪犯。虽然如今的老师们受的教诲是细心对待处于“社会情感发展期的孩子”,学校也一直努力将“问题学生”安排在普通班级,但当一个孩子肆无忌惮时,教师和学校的良苦用心顿时付诸东流。老师和学校领导至今仍然极度依赖过时的“胡萝卜加大棒式”的奖惩制度,对学生从使用红黄绿卡片、行为图表测评、颁发奖品到暂时停学或开除。
我们对待问题学生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是受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赫斯20世纪中期哲学思想的影响,即后果决定了对人类行为的判断,因此坏的行为必须受到惩罚。2011年12月,美国教育部调查发现,在4900万12年制学生中,有13万名学生受过开除处分,约700万学生受过停学处分。最近一次调查显示,美国学校每年对学生实施体罚大约25万例。
但是以“后果”来威慑孩子的做法本身就会引发负面后果。近来的心理学研究显示,学校的惩罚制度不仅没能解决孩子们的行为问题,反而经常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惩罚制度牺牲了长期目标――让学生以品德为准则改善自身行为,却只注重短期效果:让课堂获得了暂时的宁静。
比如,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家爱德华进取中的一些关键因素:自主性、成就感和与人交流的能力。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他们比以前更难学会自我控制,而自我控制正是获得远期成功的关键能力。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
2011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学者们针对将近100万名六年级以上学生进行的一项跟踪调查发现,那些因为偶尔打架、玩手机或有同性恋倾向而被警告或开除的学生,受到惩罚的一年内走上少年法庭的比例是其他同龄孩子的3倍,违反同样的校规时,黑人孩子比白人孩子或拉丁美洲孩子受惩罚的可能性高31%。很多被诊断出患有对立违抗性障碍、多动症和反应性依附障碍的年幼儿童都曾经受过心理创伤,无法正常地与他人交往,而这些孩子在学校最有可能受到纪律处分。
由此,我们的疑问也产生了:以最严厉的手段对待这些“问题学生”是否明智?孩子的调皮行为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他们无法自我控制,而以责罚的方式去对待他们,是不是也过于简单粗暴了?
这听起来好像是妈妈惩罚我们时应该思考的问题,但这却是一些卓有进展的研究的核心内容,而这些研究成果正开始影响少年监狱及小学的纪律管理方式,使其发生了革命性改变。美国心理学家罗斯“延迟满足法”对于渴望睡个好觉的幼儿父母来说很管用,而格林为出现行为问题的学生的家长提供了教育方法。
他的教育模式在儿童心理诊所接受过测试,在美国少年劳教所接受过实践检验,2006年在美国多所公立和私立学校试行。目前为止成效显著,这些学校报告,学生被记过、停学处分的事件和学生间的伤害事件减少了高达80%。“我们知道,如果总是对孩子们做徒劳无益之事,我们就将失去他们,”格林告诉我,“照此下去,我们培养出的孩子全都会是矫枉过正、思想狭隘的一代人。所有和这些问题学生打交道的人都知道他们的人格特点:他们对惩罚已经麻木不仁。”
如果你领会了格林的教育理念,就不会再惩罚在课堂上高声喧哗或者因为测验考试发挥不佳而坐立不安的孩子。你会和那个孩子谈谈心,分析出他发脾气的原因――他是不是想不出要说的话――然后思考一下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样帮他应对。你的目标是找到问题的根源,而不是将孩子的脑瓜禁锢在纪律这把无形的枷锁之中。这一办法真正吸取了教育实践中的精华思想,关注于解决学生的心结,而不是惩罚他们。
如果格林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那么争论如何在动机与结果之间寻找平衡,也许从一开始就偏离了方向。归根结底,一个孩子和自控能力相关的大脑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施以惩罚对他的成长能有什么好处?
丽举止中让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温和与关爱。森特尔小学是美国实行格林教育法的数百所学校之一,为实行这项教育工程,政府专门给学校拨款1万美元。 二年级教师朱恩
威尔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开朗好说,喜欢户外游戏,自一年级他就在森特尔小学上学,那时学校已经开始试行格林教育法,也叫“合作与积极解决问题教育法”(简称“CPS教育法”)。但作为一个6岁的孩子,他的身上也有着他这个年龄所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