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街12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厂街12号

工厂街12号   把我们与被遗忘不断吞噬的生活连在一起的最牢固的链条便是怀旧。 中国论文网 /5/view-7197648.htm   ――米兰   上世纪中国诗坛风起云涌的1980年代,哈尔滨道里工厂街12号,有一个办公环境十分简陋而又漏雨的编辑部――《诗林》编辑部。《诗林》杂志创刊于1984年10月,著名诗人艾青、臧克家、严辰为《诗林》创刊号题词。当年,我工作在哈尔滨市平房区友协邮电局,记得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产业职工、诗人黄有兴带着《诗林》创刊号到邮局找我,我索性买了两本,每本定价四毛钱。1985年,我开始订阅《诗林》,渐渐地知道编辑部有位女编辑叫丹妮。   《诗林》设有“太阳岛诗会、五花山、青春奏鸣曲、红松与白桦、大学生诗选、中学生诗坛、青年诗社作品选、黑宝石、黑天鹅、八方云、吉他声声、绿叶的韵律”等栏目,吸引着各个层面的诗人和诗爱者。《诗林》的创刊,汇集着丹妮的父亲陈昊、巴彦布主编及黑龙江更多诗人、学者和诗歌评论家的心血和力量,成为建国后黑龙江第一本诗刊。与《诗刊》、《星星》诗刊,以及相继创刊的《绿风》诗刊、《诗选刊》、《诗神》、《诗潮》、《当代诗歌》、《诗人》、《青年诗坛》、《诗歌报》、《黄河诗报》、《华夏诗报》、《琥珀诗报》,成为1980年代中国诗坛互耀的星辰。   1986年2月的哈尔滨,正值隆冬季节。已经改为季刊的第一期《诗林》刚刚印刷,巴彦布老师带着诗人孙易达和王德玉,来到了弥漫着烟草气味的区文化馆礼堂,前来的目的是关注群众文化生活,为《诗林》征集诗稿,因为丹妮为《诗林》撰写了“庆祝哈尔滨解放四十周年征诗启事”。由于平房区是侵华日军细菌战犯魔窟的大本营,军工企业产业工人制造的飞机飞入蓝天,龙滨酒香已经飘向南极,群众文化活动十分活跃,为此,《诗林》专门为平房区的诗歌作者开辟了“卫星城诗会”专栏。   1986年4月27日,我参加了在哈尔滨轴承厂举行的哈尔滨市“沙龙活动”,后来《诗林》组织的多次沙龙活动都能看到丹妮忙碌的身影,一边组稿编诗,一边处理事务性工作。她整理“沙龙活动”的会议纪要,发表在当年4期《诗林》季刊上。   哈尔滨的文学创作,在改革大潮中,不断展示新的风姿。1988年,由于市作协非常重视文学创作,决定编辑出版《冰城十年文学选》。当时,尽管是铅字印刷,但出书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工程师、诗人贾济人的协调之下,这本文学选在工厂的铅印所印刷,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冰城闷热的夏天,丹妮迈着蹒跚的脚步,与诗友谷凤伟、赵子桐一同前往工厂印刷车间校对诗稿。   哈尔滨落雪的季节里,《冰城十年文学选》出版了。书中,当我看到丹妮的散文《真想出去走走》时,才知道沉重的命运强加给一个已经大龄的女性的是多么的不公平。   “想去看看那女儿心交给温柔如女儿的湖水的西子和莫愁。也想去撒哈拉呢,去住三毛在沙漠中垒的白色小屋,坐在她用包装板搭起来的写字台旁,去睡睡爱斯基摩人用冰建造的世界上最晶莹的宫殿。”(丹妮《真想出去走走》)   尽管她每天都拖着并不轻松的双腿工作和生活,但是内心的细腻和柔情在诗歌中依然粲然开放。   红枫树选择秋/不只为秋是成熟的季节/朗朗星空般让人想起/往日星星般执着的等候//那柄旧折伞仍撑在雨巷/撑住不肯告别昨天的小路/永远在心底留一方圣地/许风霜雨雪到这里侵足//信总会有一条纯净的小溪/润你育过山林的胸脯/那时你的世界会重新泛绿/季都会有收获/只要你真心去寻(找丹妮《三十岁的女人》)   著名评论家谢冕认为丹妮诗中“寄托了同龄人的感情,却通过融入自身的方式传达这一特定年龄层女子内在而微妙的情感世界”(谢冕《北方有自己的追求》,1987年6期《诗林》)   从丹妮诗歌《回归雁》、《荒原冢》、《晚点小站》、《你便是山了――遥寄邢昭》中,也不难看出丹妮把心灵的隐蔽部分化作“野蔷薇和冬雪漫长的深情”,以草的姿态,“在何处都甘愿承受孤独”。(丹妮《海贝台灯》)。   “人生短暂,生命如白驹过隙,而世界的生命却是无限的(蒙塔莱)。”丹妮对生命和孤独始终抱有坚忍和苦难的双重属性,尽管自身的困厄就连常人也难以忍受,但她还是以一颗怜悯之心珍视诗友问的友情,阿毛就是其中的一个。阿毛本名谷凤伟,原东北轻合金友协责任公司职工,早年为“野鸽子”诗社社长,与我同一个城区的诗人赵子桐曾经一同在《诗林》编辑部甘当“志愿者”。   2005年,丹妮退休定居北京,这一年阿毛因多年大量饮酒而使肝脏严重损伤,留下一首《红河谷》就轻轻地走了。一年之后,丹妮含泪写下了怀念阿毛的散文《心疼》,发表在《岁月》文学上。十年之后,诗人丹妮也悄然离去。   2007年夏天。丹妮回哈尔滨看望父母,几个诗友在工厂街附近小酌。2009年以后,我自费编辑印刷了《雪野上的蓝色极光》和《哈尔滨诗选》,都选了丹妮的诗歌,诗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