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了衣食住行的科学家们.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改变了衣食住行的科学家们

改变了衣食住行的科学家们   在普通人的印象里,科学家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那些程序复杂的实验和高深莫测的文献能跟寻常百姓期待欢庆的“春节”有什么关系呢? 中国论文网 /8/view-7211448.htm   可是就有一群科学家,他们的研究让老百姓的日子从“天天盼过年”变成了“天天像过年”。   忙碌了一年,一家人终于可以高高兴兴穿上盼望已久的新衣裳,围坐在桌前品尝一年里最丰盛的一顿晚餐,外出归来的游子在汽车或火车的漫漫归途上更添思乡之情。   这是我们记忆中的春节,那时的春节不仅是阖家团圆的重要时刻,也是一年中唯一可以享受“珍馐美服”的珍贵节日。   如今,当美食不再是“春节特有”,新衣不再是“过年专用”,归乡的旅途也因交通的高速发展而不再“长路漫漫”,我们应该记住这些科学家,是他们,倾注了一生的努力,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的衣食住行。   衣 让新衣天天穿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对于旧时物质匮乏的中国人来说,春节意味着终于可以做一身新衣裳穿了。如今的人们,衣柜里有穿不尽的衣服,平日里新衣不断,而这背后付诸了科学家们辛勤的汗水,是他们为解决百姓的穿衣、使我国成为世界纺织第一大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说起穿衣,不得不提梅自强。这位纺织工程科技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生致力于纺织事业,为百姓的穿衣倾注了毕生心血。   小时候,梅自强也穿过家织的粗布衣服,对使用了上千年的手工织机很熟悉。但真正接触现代纺织,还得从大学时算起。大学的假期里,他来到纺织厂,实地观察学习纺织技术。从此,他逐渐认识到,纺织上联千万棉农,下系亿万百姓,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从那时起,苦也罢,乐也好,梅自强再也没有离开过纺织。   在莫斯科纺织学院留学期间,梅自强慎重地选择了论文课题:研究高速梳理。他重点研究了刺辊梳理棉层时纤维和杂质的分离过程和机理,提出了改善刺辊除杂作用、控制刺辊落棉的建议,研究了高速梳理时梳棉机主要部件间气流对纤维分梳转移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和控制纤维转移的建议。根据那段时间的研究,他在苏联和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并编写出版了专著。   8年磨一剑。从1958到1966年,高产梳棉机的研究从小试、中试到大面积生产试验,试验工作从青岛扩展到河南、浙江、上海又回到青岛,3次大幅度修改设计,3次制造新样机,终于使国产梳棉机的台时产量达到了当时国际先进水平。   改革开放后,我国纺织品开始大量走向国际市场。国际市场要求用国际通行的标准检测我国出口的纺织品,我国不得不大量进口纱线条干均匀度检测仪。我国纺织行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制条干仪,可惜当时多年未能成功。经过3年的努力,1986年,国产条干仪通过鉴定,此后又进入了国际市场。   20世纪中叶,用于制衣的纺织品不再仅满足于保暖和御寒,进而对人体的舒适性有了要求。美、英、德等国从20世纪40年代起已开始了织物舒适性的研究,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是空白。如何穿衣穿得舒适,这又给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课题。   纺织材料学家和纺织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联合,开始进行人体皮肤感觉神经细胞分布测试研究,他们制作了人体各部位皮肤切片300余万张。为了感觉身上的神经密度,姚穆和他的学生就在自己的身体上反复实验,终于初步理清了物理作用、生理作用和心理反应之间的关系,编著了《皮肤感觉生理学》等书。   织物穿在身上为什么会有刺痒感?它的舒适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织物纤维的硬度的关系是什么?人对冷热温度的感觉为什么会有先后?为了研究这些问题,他和他的研究生用自己的身体一次次做实验,找出了其中的规律,建立起了织物物理参数与暖体假人参数之间的联系,建立并验证了生理和心理测试系统。织物究竟是怎样进行热与湿传导的?在一次次的研究中,姚穆发现了织物的热、湿传导通道的特征,给出了纤维轴向、径向热传导系数以及织物-空气界面上热阻抗的测定方法,找出了空气中水汽扩散时热湿传导、水汽凝结、毛细输送的规律,建立了湿蒸发的动态平衡方程,还研究了热能传导和水汽质量传输之间相互作用的Dafour效应和Soret效应。   在完成服装穿着舒适性研究的定量测试中,姚穆还组织研制了一批测试仪器,建立了一系列测试方法,这些测试仪器有织物透水量仪、多自由度变角织物光泽仪、织物微气候仪、织物表面接触温度升降快速响应仪与织物红外透射反射测试装置等。在这些仪器研制的基础上,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功能服装面料实验室在西安工程大学(原西北纺织工学院)诞生。   进入21世纪,这位被称为“人体着装舒适性研究的开拓者”的姚穆在人体着装舒适性方面的研究,至今仍然是我国极地服、宇航服和作战服等特种功能服装面料设计与暖体假人设计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他主持指导了中长绒陆地棉品种筛选及其加工技术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