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鬼掠人蒙鬼子
海防类地方古籍文献价值探微
摘 要: 本文以清代海南地方志《康熙琼州府志》卷八《海黎志》载录的海防类文献材料为例,探讨海防类古籍文献在学术、文化与史料方面所具有的价值,提出将地方古籍中的静态专题资源转化为动态情报信息流,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论文网 /7/view-7191601.htm
关键词: 地方文献 古籍 海防 价值 康熙琼州府志
地方文献,是记录某一地区人类活动的所有记录,所记材料准确权威,信息含量丰富、有极高的使用价值,是图书馆的重要资源。以地方志为主的海南地方古籍文献,是海南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海南地处中国海疆南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海防”类资料的载录成为具有特色的文献资源。
焦映汉、贾棠所纂《康熙琼州府志》是清代海南第二部府志[1],是海南地方古籍文献中的珍贵资料。本文以其中的“海黎志”为例,梳理其中的海防类记录,从以下三方面探讨其作为海南地方古籍文献的价值。
一、学术开发价值
地方文献的专题开发,近年渐为学者所关注,在“中国知网”以“地方文献”和“专题”为关键词,检索出文献160篇,多数为2004年以后的文献[2]。从数量上看,地方文献的专题资源开发在学术领域具有一定空间。当前,海南已有对黎族文献、谱牒文献和《海南日报》文献的专题开发[3],那么对于海南的地方古籍文献而言,它详细记录了海南的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等情况,是海南文献资源建设与开发的知识宝库,同样具有发掘价值。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南地处南海要冲,海防意义不容忽视。海防类文献载录,散见于海南地方志书中,对其材料进行整理并开发,具有现实意义,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康熙琼州府志南地区明清时期的海防情况有详细记述,发掘和整理其中的海防类古籍史料,对海南的海防史、海疆文化、南海防御问题的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我们对此类文献的发掘,可作为地方古籍文献专题开发的尝试点,通过科学途径建立与相关学科如历史学、军事学、文化学的有效衔接,使地方古籍文献资源走出束之高阁的传统宿命,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
二、文化培育价值
地方古籍文献是具有独特价值的地方文化载体,具有区域性、独特性、权威性的特点。由于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长期的海防活动,因此海南岛形成了独特的海疆文化。居民敬海尊神,耕海捕鱼,唱海卫疆,航海巡岛,护海抗倭[4]。这些文化通过地方志等文献记录并传承下来,能对后世起到存史、资政、教育的作用。如《康熙琼州府志“海防”“海寇”“边海外国”“平乱”等篇目。其中不仅有海南岛海防建制的史料,更有与边海外国交往及海南岛抵御海寇的记述。如“(弘治)十六年,琉球蔡伯乌等出没东路地方。督备指挥李序捕获。”“正德十二年,倭掠澄迈、临高。指挥徐爵督军追至白浦洋,大战。贼败,溺死无算。”“万历元年……十一月,倭自海北夺船,夜泊新浦港。兵宪陈复升发陆兵,同李茂由海夹攻,尽擒,解道。”
海防将领抵抗倭寇的英勇战绩均有详细载录,这都是海南海疆文化得以传承和培育的物质条件。
三、史料佐证价值
海南修地方志始于东晋而盛于明清。内容丰富,记载翔实,可补于正史之中的海南记述,同时成为海南海防建设历史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康熙琼州府志》成书于康熙四十五年,该志保存了《琼郡志》的大部分内容[4],是海南地方古籍文献中的珍贵资料,应成为研究海防问题的重要文献依据。
通过对《康熙琼州府志发现其中的海防类载录有以下特点。
1.展示了明清时期海南水军建制及装备建设状况
海南岛孤悬海外,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明初倭寇犯边,朱元璋开始重视海防建设。正如齐?《南澳志》云:“古有边防而无海防,海之有防自明始也。”[5]此种情况反映在海南地方古籍文献中,比如《康熙琼州府志“洪武二十七年,命安陆侯吴杰专沿海训练卫所官军,以备倭患。设海南卫备倭指挥一员,专辖内外十一所”。宣德时期,“儋州、万州、崖州、清澜、南山、昌化六千户所,旗军一千二百名。宣德以后,渐裁六百名。”“海南卫隶有……五千户所。明初,一千名。正统以后,渐减五百名。”嘉靖时期,“原设备倭船二十三只。嘉靖辛亥年,船被贼掠,军亦罢设”。隆庆到万历中期,“隆庆元年,始设白沙水寨兵船六十只,官兵一千八百二十二名……会兵巡剿”。“万历二十一年,比例水寨,增设兵船一十六只”。至于清朝海南海防,有“国朝,设琼镇右营游击一员……驻扎海口所。督练水军、战船,于所部海面分汛防守”。记载了清康熙时期的海面布防及巡哨制度。
关于装备建设,“海防篇”有海南卫为御倭寇而去广州造战船的记载。“洪武庚午,差中所千户叶铭、后所百户林茂,往广打造战船。驾回,同指挥翟兴出海备倭”。“万历丁巳……于白沙寨立厂……监督于本府海防”展示了当时海南在岛内设厂建船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