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猴年忆“猴王”
猴年忆“猴王”
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曾使亿万观众如醉如痴,在该剧中扮演孙悟空的演员六小龄童也声名鹊起。
中国论文网 /7/view-7234401.htm
“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其父为大有名气的浙江绍剧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章宗义,因第一次登台演出是6岁,艺名就叫了“六龄童”。上世纪60年代章宗义曾主演《三打白骨精》,受到毛泽东主席的称赞,写下了千古名作《七律“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章金莱的二哥名金星,艺名“小六龄童”,是一位很有出息的绍剧演员,在《三打白骨精》中饰演小传令猴,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不想身患白血病,16岁时就夭折了。章金莱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艺名就叫了“六小龄童”。他的本行是昆剧。
我第一次见到这位“小猴王”是在1986年4月,一天晚上他来北京京丰宾馆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大会的父亲。“小猴王”与“老猴王”坐在一起,酷似(形神)毕肖,只不过“小猴王”正在青春年华,白细的面皮,颀长的身材,儒雅的谈吐,更是显得风流倜傥,气宇轩昂。
谈起儿子被选中去拍电视连续剧《西游记》,“老猴王”说:“我一方面高兴,一方面担心。《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非同小可,况且拍电视剧要完全抛开舞台动作,从头做起,谈何容易!如果孙悟空塑造不成功,整个剧就完了。我过去演出过36本的全部绍剧《西游记》,后来拍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还感到有些困难。于是我把自己的表演体会,特别是拍电影的经验向孩子讲述。我认为细节十分重要,要抓住细节塑造人物。作为连续剧,应该每一个戏有一个特色。(六小龄童插话:每一集有每一集的特色)我演的孙悟空是猴、神、人三者的结合,哪些时候他是猴,哪些时候他是神,哪些时候他是人,要根据剧情的需要。有句行话叫扮龙像龙,扮虎像虎,当然,扮猴也得像猴。但孙悟空不是一般的猴,是神猴,这一点不能忽视。”
“小猴王”说:“在拍《西游记》之前,我虽然演了不少武戏,但猴戏只演过两个,就是《闹龙宫》和《悟空借扇》。舞台戏大都是模仿我父亲,没什么创造。”
“老猴王”接过话头说:“重要的是脱形取神,尤其电视更要看神的一面,要看神采。我担心他眼睛近视三百度,眼神是不是能出来。”
“是啊,剧团给我放了两个月假,我一方面听父亲讲戏,一方面练眼神,练喜怒哀乐。”
“拍电影和电视,舞台动作不能太大,我过去一靠眼神,二靠面部肌肉来塑造人物,可这次他拍电视,脸上全粘了毛,面部肌肉根本用不上,只能靠眼神和动作,困难更大了。”
说起观众的反映,“老猴王”说:“前一阶段播出后,一般观众反映还不错,但我还是不放心。这次开政协会,见到这么多专家、学者,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大家十分鼓励。”
“小猴王”笑了笑说:“前几集刚播出,有人说我不像我父亲,还不如父亲的学生。我不以为然。个人有个人的理解。我的表演是以父亲的表演为基础,但更接近生活。”
1986年国庆节,趁剧组节日休息“小猴王”来京,约我到他的住处相见,我携小女一同前去。半年没见,他显得更加成熟了,更健谈了。
他与我谈起他们最近要拍的几集的情况,我的小女儿对这位“孙悟空”大哥哥很有兴趣,拿出自己的小人书电视系列连环画《计收猪八戒》和《三打白骨精》,请“小猴王”签名。“小猴王”笑了笑,工工整整地写上“邹南小朋友指正六小龄童”。我们在一起合了影。
1988年4月全国政协七届大会期间,“小猴王”携女友到香山饭店看望父亲,我们再次相见。我问他最近的情况,他告诉我,他已经调到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工作。
六小龄童告诉我,《西游记》开拍之前,许多京剧老前辈都为他担心,李万春、袁世海、张春华都觉得没有锣鼓点,可能表演会很困难。李万春认为猴子还是应该勾脸。但从播出效果看,内行外行都觉得不错。高盛麟瘫痪了,还坚持看电视剧《西游记》;四川阳友鹤病重时也是非看不可。
六小龄童原以为这个剧只是儿童喜欢,现在是在各行各业、各个阶层中都引起反响。他收到了两万多封来信,年纪最大的是上海的105岁老人,最小的只有5岁。小学生不仅把孙悟空作为艺术领域中的形象,还作为生活中的人物,孙悟空自强不息的取经精神感动着他们、鼓舞着他们。一些中学生对人生有自己的理解,心里话不愿意对父母说,而要向“猴王”说,这使六小龄童非常感动。他受了伤,许多观众寄药方和药来;他是近视眼,许多观众来信为他出主意想办法。大使馆的外国小朋友还给他送了花篮,以表达他们对“猴王”的爱戴。章金莱谈话时,“老猴王”插话:“我走到哪里,人们都叫我孙悟空爸爸!”
关于今后的打算,“小猴王”说,他希望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能够永远留在观众的心中,同时还想再创造其他的艺术形象。他自认为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西游记》中有不少孙悟空的化身就是他的本色表演。今后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