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栽培详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 金针菇栽培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金针菇,又名朴菇、冬菇、构菌、毛柄金钱菌。 一、金针菇的食药用价值 1.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 尤为丰富,增智菇。 2.预防高血压和治疗肝 脏及肠胃道溃疡 3.含金针菇素,抑癌。 二、金针菇的栽培历史及现状 1.有1400年历史。 2.世界上分布广泛:日本、西伯利亚、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韩国 3.我国南至广洲北至黑龙江均有分布。 4. 1923年日本人利用木屑和米糠栽培成功。 5. 1928年日本人发明了瓶栽法,得以迅速 发展。 6. 60年代,日本已经实现了金针菇栽培 的现代化,目前为主要栽培国家。现菲 律宾、意大利也已发展。 7.我国30年代开始人工栽培。 8.60年代福建三明真菌究所致力于研究。 9.80年代,在福建、陕西、浙江、湖北、 江苏初具规模。 三、形态特征  子实体着生方式: 菌盖→形状→幼龄时: →成熟时: →颜色: 附属物: 菌肉颜色: 菌褶着生方式、颜色: 菌柄着生方式、颜色、质地:  菌柄具:  孢子印:  四、生活习性   (一) 营养    1.碳源        杨、柳、椴等陈旧木屑和棉子壳             2.氮源          麸皮、米糠、玉米面   金针菇是维生素B1和B2的营养天然缺乏型。通过添加麸皮、米糠、玉米面来补足。      (二)温度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18 ℃ -23℃   子实体分化最适温度:5 ℃ -23 ℃   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12-15 ℃                      (三)水分和湿度      培养料含水量:60-70%      发菌期间空气相对湿度:60-65%    出菇时空气相对湿度:80-90%     (四)PH值         最适:6 要生产中多采用自然PH值。                   (五)空气         好氧性真菌,发菌阶段充足氧气生长阶段 降低氧气供应量。CO2是决定菌盖大小与菌柄 长短的主导外界因子。    (六)光照   菌丝生长:暗光培养   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弱散射光  巩固练习:  1.金针菇属( )食用菌  A. 低温型恒温结实性 B.高温型恒温结实性   C. 低温型变温结实性 D.高温型变温结实性  2.金针菇属( )  A.木腐生 B.草腐生  3.金针菇分解木质素的能力较( )强  A.平菇 B.香菇 C.滑菇 D.蘑菇  巩固练习:  4. 金针菇孢子的颜色为( )   A.黑色 B.紫色 C.白色 D.黄色  5.下列菌种的母种生长最慢的是( )   A.平菇 B. 金针菇 C.猴头菇 D.鸡腿菇   第二节 栽培技术 一、常见的栽培品种 1.按出菇的快慢、迟早分为早生型和晚生型 2.按发生子实体的温度可分为低温型和偏高 温型 3.菌柄分枝的多少又可分为细密型和粗稀型。 4.根据颜色的深浅可分为黄色品系和白色品系   国内金针菇的品种很多,各地也有自己的 当家品种。 黄色品系:金杂19、三明1号、9401 白色品系:F21、1193、上海9号等  二、栽培季节   各地根据季节性气温变化,使出菇温度保持在5-15℃。  第一次栽培:9月中下旬接种        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出菇期。  第二次栽培:12或1月份制栽培种        次年2-3月份出菇。 三、常见的栽培方式   按栽培容器分为   瓶栽法(重点)   袋栽法(重点)   床栽法 四、瓶、袋栽培法 四、瓶、袋栽培法 1.培养料配制      严格按配方的比例称量   拌料时必须将料拌匀   严格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   调节好适宜的酸碱度   在拌料时可加入0.1%多菌灵,防杂菌。  2.装瓶或袋   750ml或500ml罐头瓶,装料至瓶肩,上紧下松,压平料面,打接种孔,擦净瓶口,封口。   栽培袋选用:17-18cm×35-40cm         两端出菇,料为15cm高         折角袋出菇,料为12cm 3.灭菌    常压灭菌达100℃ ,维持8-12h 注意纸盖时 装锅方式: 4.接种 常规接种 发菌管理 5.发菌管理   六、出菇管理   六、出菇管理   温度:10℃ 相对湿度:85-95% 光照:弱光或黑暗 通风:夜间加强通风。 目的:使菌柄细长,抑制菌盖开伞    菌柄过长倒伏 时间:子实体长3-4cm时 方法:瓶栽:套一塑料筒,筒高15cm    袋栽:将袋剩余部分拉直    上部敞口的纸筒或袋口要覆盖报纸或黑薄膜 温度、湿度、光照、通风 注意(1)防止针尖菇,原因?   (2)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