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板块导航 1. 2. 3. 4.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板块导航 1. 2. 3. 4. 返回 结束放映 返回目录 板块导航 1. 2. 3. 4. 返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展示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高效复习导航 读一读,你的复习方向更明确! 考情分析 考向预测   本课近三年高考高频考点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尤其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表现考查的频率最高,每年考题都会涉及。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等知识点考查频度相对较低。    试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试题,特别是加大了主观题的考查力度。    2015年备考,要结合有关史料、古诗文、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两岸三地文化、地方文化等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结合民族文化、区域文化,考查民族文化、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以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为背景,考查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主观题以体现类和措施类为主,常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的多样性等结合考查,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考点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闯关之一: 基础知识梳理关 讲解点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汉字作用:  a.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b.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a.独具特色的方块字 b.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内涵丰富,中华各族通用 (2)史书典籍 核心考点突破 重要见证、记载事实、积累史料 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①文字作用 ①重要性 ②特  点 ③汉字特点 ②汉字作用 古代四大发明 中华文化之 文艺 科技篇 岭南文化—民间舞蹈—舞龙  湖湘文化—湖湘戏曲—杂技 吴越文化 敦煌文化——敦煌幽梦、楼兰古韵  中华文化之地域文化篇 藏族节日—元根灯会  侗族节日—播种节  怒族节日—祭天节  中华文化之 民族文化篇 彝族节日—赛装节  讲解点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表现1     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①特点: ②地位作用: ①特点: ②地位作用:  表现2   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核心考点突破 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1)特点: (2)地位: (3)意义: 表现3   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考点3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我国区域文化的成因(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1)文学艺术                (2)科学技术 考点2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地位: (2)内容: (3)意义: 核心考点突破 ①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兼收并蓄: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包容性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汉       字 史书典籍 表现 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含义 意义 中华文化 基本特征 包容性 见证 原因 原因 交流认同理解 显示 中华文化的力量 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作用 建构知识体系 闯关之二: 基础知识理解关 辩一辩,你对知识的领会将更深刻!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两个见证,即文          字和史书典籍? 2. 你会区分中华文化潜移默化和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吗? 3.中华文化是由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总和成的?  4.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应借鉴和吸收其他各民族文化以及向其他民族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你还有困惑吗?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区别 角 度 侧 重 点 见证   联系  从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时间、纵向)上讲的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空间、横向)上讲的 相对于侧重于动态,即发展的轨迹上说明特征历史悠久,其他文明衰落、消亡。 侧重于静态,即内涵形式上说明特征丰富厚重。 汉字、史学典籍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①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 ②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文化才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    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    化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华    文化的包容性。 闯关之三: 集体智慧关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docx VIP
- 如何提高培智学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新资料.pptx VIP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 2.2 成数.ppt VIP
- 1访谈记录不忘初心方得始终.pdf VIP
- 八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doc VIP
- 2023年郑州中牟事业单位笔试参考答案 - 副本.pdf VIP
- 机器人滚压包边DPCA F12 001-2008.doc VIP
- (完整版)水电、风电效益测算分析表.xls VIP
- 甘教版初中八年级信息技术第四章《多媒体作品的规划与设计》说课课件.ppt VIP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百分数(二) 2.1 折扣.ppt VIP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