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社区居民邻里关系模式构建 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区居民邻里关系模式构建目录引 论 - 1 - 一、传统社区居民邻里关系的特点 - 1 - (一)邻里关系是以农业社会和乡村中国为背景的。 - 1 - (二)邻里关系大多与家族关系密切相联,并受到家族文化精神的影响。 - 1 - (三)邻里关系是一种熟人关系和熟人社会。 - 2 - (四)传统邻里关系承载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 2 - (五)传统邻里关系还受到地方性的、宗族性的乡村治理模式和乡规民约的影响。 - 2 - 二、新型网络社区居民邻里关系 - 3 - 三、如何构建社区居民邻里关系模式 - 4 - 结 语 - 5 - 主要参考文献 - 6 - 引 论 由于邻里关系,是一种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我国古代邻里关系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以农业社会和乡村中国为背景;大多与家族关系密切相联,并受到家族文化精神的影响;是一种熟人关系和熟人社会;承载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受到地方性的、宗族性的乡村治理模式和乡规民约的影响。传统邻里关系主要是以道德作为调节手段,形成了下述道德文化传统的观念和规范:以亲仁善邻为道德态度;以乡邻和睦为价值目标;以相容相让为基本道德;以相扶相助为伦理义务。邻里关系具有如下特点: 邻里关系是以农业社会和乡村中国为背景的由于传统中国人绝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邻里关系主要发生在乡村社会,虽然不能说,传统社会就没有城市邻里关系,但当时大部分人生活在乡村,从而也才有守望相助的需要,而生活在城邑中的达官贵人及商人,其安全保护则会有政府的力量而不需要借助民间的力量。 二邻里关系大多与家族关系密切相联,并受到家族文化精神的影响由于传统中国社会具有聚族而居的特点,因此,某些村落本身就是一个大家族,如家湾、家坡、家沟、村等等。尽管也有一些杂姓村落,但由于中国社会是一个家族社会,邻里关系的文化精神则是天下一家、视邻若亲。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邻里之间并非仅仅呈现为空间位置上的彼此并存,作为一种社会联系的形式,邻里关系乃是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交往而建立起来的,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家庭关系的外在延伸。由于当时人们的交往关系首先是血缘和姻缘,当时地缘关系的空间范围都很小,这是因为血缘关系不是同族居于一村,也是相距不远,族亲姻亲也是相距不远,如直到二、三十年前,我们还都知道陕西有一句民谣号称为陕西的十八怪,其中有一条叫作“陕西的姑娘不对外”,也就是说陕西人过去嫁姑娘一般在空间距离上是不出乡、县、省的。 三邻里关系是一种熟人关系和熟人社会这是因为不仅同宗同族本身就是亲人自然是熟人,既是不同宗族,由于当时人们的观念是安土重迁,迁徒意识很弱,联系较为稳固,在自然经济为主导的社会,由于社会的闭塞,再加之官府的户籍管制,人们往往世代居住一方,很多都是宗族聚居,即便是杂居,也多世代为邻。这种长期稳定的交往关系成为仅次于血缘关系的人际交往关系。这更加强化了这种熟人社会的邻里关系,人们就更加有修好邻里关系的强烈愿望和内在需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亲不亲,故乡人”,也就是说不管是不是同宗同族的人,仅凭是邻里乡亲,这已经够亲了,已经具有守望相助、和睦相处的充分价值理由了。 四传统邻里关系承载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由于传统邻里关系不仅是百姓因居住在一起而产生的日常交往关系,而且还是传统社会政治治理的基层组织,因此,它承载着更多的社会功能,具有更重要的社会作用。这种社会功能按隋唐政府推行的乡里制或邻里制,其乡里的重要功能在于组织亲邻纳税应役及维持社会治安。唐代以乡里为单位的邻里,在发生抢劫、侵犯等治安事件时,负有互相救助的法律义务。而且邻里之间对于发生治安、违法事件负有连带责任,对于国家财政而言,乡里组织更重要的功能在于组织和帮助亲邻履行纳税应役的义务。唐代法令规定,“里正及官司妄脱漏增减以出入课役,赃重入己者,以枉法论。”在隋唐五代时期,亲邻的经济互助也是家族邻里关系的重要社会功能。这种经济互助,主要是养老、待寡、抚孤、济贫、让财、散财、担保等方面,尤其是提倡和表彰财力较强者履行经济互助义务。 五传统邻里关系还受到地方性的、宗族性的乡村治理模式和乡规民约的影响由于传统社会邻里关系不仅是人们的一种生活居住关系,而且还承担着诸多政治、法律、经济功能,因此,一个村落和地区的邻里关系是否良好,这关系到该地区的民众教化,也就是说传统邻里关系是不是良好,是不是敦厚美善、和睦稳定,这也体现出当时社会的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程度。因此,历代治理者上至皇帝下至地方官员,甚至一些大思想家兼官僚都非常关心乡规民约的制定和落实,如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当然也有很多家训和族规都把睦邻作为重要的道德要求。这些体现当时乡村地方治理和道德教化的乡规民约文本,是我们今天研究传统邻里关系的重要文献和宝贵财富。如果人们都能具有相恕相敬相让之心,“能和其心以待人,则不和者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绿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2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