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概论10-11要点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4 楼 梯 三、楼梯构造 2、楼梯各部分尺寸 (2)楼梯梯段 一侧临空、两侧临空、两侧均为墙体。 楼梯梯段净宽: 从内墙面到扶手中心线或两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大小取决于通行人数、消防疏散要求。 注:每股人流宽度为0.55+(0~0.15)m且不少于两股人流 4.4 楼 梯 三、楼梯构造 2、楼梯各部分尺寸 (3)平台 中间平台宽度≥梯段的宽度 楼层平台宽度与楼梯间形式相关 中间平台宽度≥梯段宽 非封闭楼梯间 走道 安全距离 400-500 4.4 楼 梯 三、楼梯构造 2、楼梯各部分尺寸 封闭楼梯间楼层平台一般与中间休息平台等宽,但是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局部尺寸的要求。 >0.6m >0.4m 4.4 楼 梯 三、楼梯构造 2、楼梯各部分尺寸 1)梯段宽度和平台宽的计算 C:两梯段之间的缝隙宽,又叫梯井. 2)梯段长度计算 4.4 楼 梯 三、楼梯构造 2、楼梯各部分尺寸 (4)梯井 两个楼梯梯段之间的 空隙。公共建筑梯井宽度 大于等于150mm,住宅、 小学、儿童机构≤200mm。 (5)栏杆、扶手 儿童使用在500~600mm 高度增设扶手,垂直杆件 间距≤110mm。 室内扶手高度 ≥900mm 水平栏杆长度>500mm 室外扶手高度 ≥1050mm 4.4 楼 梯 三、楼梯构造 2、楼梯各部分尺寸 (6)楼梯的净空高度 平台净高 ≥2000mm 平台净高 ≥2000mm 梯段净高≥2200mm 4.4 楼 梯 四、电梯 1、组成 平面构成 侯梯厅 电梯井道 轿厢 竖向构成 机房 隔声层 井道 地坑 4.4 楼 梯 五、自动扶梯 特点: 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耗电省、安装维修方便等优点。 适用: 多用于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即可用于室内也可用于室外。 形式 直形扶梯 弧形扶梯 4.4 楼 梯 五、自动扶梯 组成 机架 踏步板 扶手带 机房 布置方式 单独设置 成组并列设置 建筑概论 授课教师: 李 红 玑 授课班级:12级给排水工程 上节内容回顾 1、楼板层的结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按不同构造方法,钢混楼板的分类? 3、梁板式楼板荷载的传递过程? 4、预制混凝土板为何不能倒置? * * * * 4.3.1 楼地层 4.3 楼地层、阳台和雨篷 先将楼板中的部分构件预制,现场安装后,再浇筑混凝土面层而形成的整体楼板。 (3)装配式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 特点: 整体性好、省模板、施工快、集中了现浇和预制的优点。 按结构和构造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叠合楼板和密肋填充块楼板。 * * 4.3.1 楼地层 4.3 楼地层、阳台和雨篷 1、叠合式楼层: 预制薄板与现浇混凝土面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 特点:既是永久性模板承受施工荷载,也是整个楼板结构的组成部分。 适用于住宅、宾馆、学校、办公楼、医院以及仓库等建筑。 * * 4.3.1 楼地层 4.3 楼地层、阳台和雨篷 2、密肋填充块楼板: 既是永久性模板承受施工荷载,也是整个楼板结构的组成部分。 特点:节约楼板,保温隔热好,地面平整,结构高度低,净空高。 适用于不同跨度和不规则的楼板。 * * 4.3.1 楼地层 4.3 楼地层、阳台和雨篷 3、顶棚 1、地面的组成: * * 4.3.1 楼地层 4.3 楼地层、阳台和雨篷 二、首层地面 又称地面,是人、家具、设备等直接接触的部分,起着保护垫层和室内装饰作用。 地层的结构层,一般起传递荷载和找平作用。通常用C10混凝土、三合土、灰土、碎砖等构成。垫层厚度一般为80~100㎜。 土壤层,是地层的承重层。当土壤条件较好、或地层上荷载不大时,一般采用原土夯实或填土分层夯实。 附加层是为满足建筑物某些特殊要求而设置的构造层,如保温层、防水层、防潮层及埋置管线层等。 2、地面的分类: * * 4.3.1 楼地层 4.3 楼地层、阳台和雨篷 二、首层地面 类型 特点 做法 水泥砂浆地面 优点:构造简单、坚固、防潮、防水、造价低廉等,并且可在上面容易改做其它材料的面层,应用较广泛。 单层:先在垫层上抹水泥浆结合层一道,直接抹15~20mm厚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后待其终凝前进行压光处理。 缺点:该地面导热系数大、表面冷硬、易起尘、不易清洁,有时产生反潮现象。 双层:分面层和底层,构造常以厚10~20mm水泥砂浆1:3打底,找平,再以5~10mm厚1:1.5或1:2的水泥砂浆抹面、压光。 类型 特点 做法 现浇水磨石 楼地面 优点:整体性好、

文档评论(0)

高考学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